在地故事:花蓮 羅山社區 - 賴姿妤
說起在地故事,我印象最深的不是羅山人的故事,而是一位遠從中國嫁過來的女子——尹海霞的故事,我們因「綠色照顧計畫」,聯繫上海霞姊,從她的言語中得到很多溫暖與力量。
海霞姊早早便嫁來臺灣,無法就近照顧家中兩老一直是她心頭之憾,因此,她修習許多社工相關的課程,投身於富里鄉的公益事業,將社區銀髮族當成自己父母,用心照顧,以彌補自己心中的愧疚。
幾次與她約好的見面裡,她總是熱情滿滿迎接我們,每一次都帶來許多故事,感受得到她是真心喜歡這些爺爺奶奶。在初次參與綠色照顧計畫前,海霞姊細心詢問我們的來意、取得的素材要用在何處、為何知道此計畫等,期望能讓長者們都安心,也避免讓他們有被拍攝會不舒服的感受。海霞姊興奮地向我們介紹平時聚會會做的事,告訴我們不用緊張,大家都是很可愛的人,在她心中,或許他們不是長輩們,而是一個個天真又善良的孩子。
我們選定初次拜訪聚會地日期後,海霞姊說,當天其實是普通聚會,沒有老師來上課,只是讓大家有事做,出門說說話,很適合我們去跟大家介紹自己,也可以帶他們上些課程,玩些遊戲,聽完,我們兩個思考了好幾個晚上,苦惱著哪些課程對大家來說才不會無聊,同時又不會太困難。
結果到了土角厝,大家如同海霞姊所述,熱烈的歡迎我們,看出我們的窘迫,還貼心地說:「你們今天要教我們什麼都可以,我們都覺得很好玩!」那一刻我們像抓到浮木,重拾自信心,便提議大家來畫自畫像。長輩們馬上發下紙筆,大家都配合我們的步驟,畫出從沒嘗試過的畫法,氣氛和樂融融,我們也樂在其中。
後來我們與海霞姊談到這件事,她很開心我們能夠融入大家,同時也跟我們聊到她正在經營的第二件事:幸福巴士,我們在到羅山的第一天就調查到這項公共設施,造福了許多行動不便的長者,海霞姊在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和許多司機配合,一起為長輩們出門排隊領藥、領物資,神奇的是,每當她談起這些事,臉上浮現的都不是疲憊辛勞,而是洋溢的幸福,對她來說,每多幫助一個人,看到他人臉上的笑容,自己也就變得更加快樂。
同時她還向我們展示她設計的四隻代表富里鄉的吉祥物,她說,她的想法總是源源不絕,當我提及我擅長平面排版和設計時,她表現出對我的羨慕,無法將她腦中的設計圖實體化,需要倚靠他人之手,是她的一大遺憾。但她的設計真的很精彩,從意象到角色名稱都由她一手包辦,再經由友人設計出實體,吉祥物非常可愛,海霞姊甚至找好廠商,想在車站前製作吉祥物造型的椅子,讓等車的人能打卡留念,宣傳富里鄉和羅山村,同時也能在椅子上小作休息。
最後夥伴和海霞姊聊到原本想走社工相關的工作,她表現出的首先反應是擔心,並告訴我們社工這條路很辛苦,但她仍然鼓勵我們追尋自己想走的道路,她相信夥伴是做得到的,給了我們非常多力量。
無論走過或久留,行經此地的人總能感受到她滿溢的關懷和熱情,有一個這樣的人照顧著這片土地,真好。
作者小檔案

嘉義來的臺語菁英!喜歡都市的喧囂,也熱愛鄉間的純樸。認識新的人事物是我充電的方式,習慣記錄生活中的每個瞬間,也常常隨機跟陌生人展開一段小對話,外向100%、活力是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