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宜蘭縣大同鄉茂安社區發展協會 - 蔡元禎

「生日快樂!」

在蹲點期間很幸運的碰上Gawil九歲生日!Gawil家有四個兄弟姐妹,在家中排行老二的他,平時常和哥哥弟弟在活動中心騎腳踏車,是個很有活力、也很愛護動物的孩子。

在他生日那天,我和薰誼決定給他一個驚喜!我們偷空做了卡片,悄悄開車到附近的南山部落,去超商列印卡片和買小禮物。而在上山途中我們也遇上了「深山特產」:道路管制!親身體驗到偏鄉交通的不便,因為地處山區,只要天候不佳就需預防性實施管制、修路⋯等等。擔心趕不上生日派對的我們即使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也只能硬著頭皮等待。

幸好最後經過一小時的等待,我們趕上生日派對的結尾,將卡片禮物送給Gawil,也一起吃Gawil的生日蛋糕和阿嬤給的部落草莓棒棒糖~

那天Gawil收到禮物的笑容,真的很甜!

 

「一頓家常菜的溫度」

嚴德爺爺是我們在茂安認識的第一位長者,記得在我們初來乍到、不知所措時,就是在和爺爺聊天的過程中,逐漸對部落的人們有了基本的認識。而爺爺平時雖然行動不太方便,但我們每天都能在文健站看見他親切的身影。

有次閒聊中,我隨口提到我們已經連吃一週的泡麵,爺爺和奶奶立刻笑著邀請我們到家吃飯⋯能在異地坐上家庭的餐桌,是多麼來之不易的體驗哇!

於是,在旅程的最後一天傍晚,我們到嚴德爺爺家吃晚飯。記得我手捧著碗筷,看著滿桌的家常菜餚,耳邊聽著奶奶熱情的菜品介紹——滿桌的菜幾乎全是奶奶親手種的——心裡頓時湧起一股暖流。吃著飯聊著天,最後來一碗茂安竹筍排骨湯:也是我兩週以來的第一碗熱湯。吃飽飯後和爺爺奶奶圍在客廳聊著天,直到天黑才依依不捨的離去。

這頓飯的滋味或許樸實,但卻是我心裡最珍惜的一頓飯!

 

「山路的阻隔,生活的考驗」

還記得我雙手緊握方向盤,看著車燈點亮眼前黑漆漆的山路,想著我那被白光佔領的手機螢幕,心裡只有一陣慌亂。

原本飯後我們和孩子正悠閒玩耍,想不到突然間手機螢幕閃爍出一道白光,接著便呈現白色的畫面,完全操作不了。然而隔天就是我們的採訪了!身為收音必備的器具,我的手機必須得能操作。於是我們八點從茂安出發,順著蜿蜒曲折的山路開,開了一個多小時才抵達鎮上,並成功修理好螢幕。

這也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偏向交通的不適。我不禁想到,今天的我只是因手機故障而需下山去修理手機,若是平時的部落發生突發狀況,即使心裡急得不行、也只能硬著頭皮盡快趕路。

對於深處偏鄉的部落人們,也是一輩子的生活考驗。

 

「不只是兒戲」

在茂安的日子裡,我們和部落的孩子們成爲了好朋友。即使年紀相差很多,但我也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看見很多。

有的孩子雖然頑皮,但卻很懂事,知道怎麼照顧自己,也不太願意麻煩別人;而年紀稍大的孩子們,即使還是愛玩的年紀,一旦弟弟妹妹需要照顧或幫忙,他們總會第一時間跑上前去幫忙。

雖然環境並不完美、資源也有限,但孩子們依舊樂觀、懂得知足,在簡單的日常裡找到快樂,也在成長的過程中培養出體貼與堅韌。我想,他們長大後一定都能成為很好的人吧!

 

「山徑上的傳承」

在蹲點期間,我們實際走訪了舊部落步道。雖然在事前已經做過不少功課,但實際上山見到遺跡的時候還是非常震撼。

我們隨著國小舉辦的營隊一同上山,有許多部落的孩子和我們一樣,都是第一次踏上舊部落的土地。一路上,若嵐姐和 Tanah 分享了許多關於部落的傳統、昔日的生活記憶,以及舊部落的自然生態。看著孩子們認真聆聽、帶著懵懂卻專注的神情,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正參與著泰雅文化的代代傳承。

雖然如今的茂安部落已經遷移,但那些關於部落的記憶,仍會在世代之間流轉,隨著人們口耳相傳的故事而延續下去。

在蹲點的日子裡,除了蟬鳴鳥叫與壯麗山景相伴,這些鮮活的故事也豐富了我們的蹲點生活。在部落族人的熱情中,我學會了理解與尊重,也深刻感受到文化傳承的力量。

願未來有更多人走進這片土地,傾聽茂安的故事,體驗部落的魅力!

作者小檔案

蔡元禎
臺北市立大學

我是蔡元禎(可以叫我方針),今年大三,就讀臺北市立大學的視覺藝術學系。

我是個極E外向的人,專長是畫畫,興趣是看電影、煮飯和旅行。期待能在今年的蹲點社區發揮專長服務社區、收穫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