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中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 源|屬於我們「源」是什麼?

源|屬於我們「源」是什麼?

 

初登場

 

「你覺得_@_&#$&#_##@」

「欸!你知道嗎?$@#+¥^°π÷」

「我跟你說~¢^√€*%×¥π」

 

——這不是噪音,這是我們的日常。身為哲學系學生,我們熱愛思辨,執著於語言的邏輯與意義,也總是在日常對話中,挖掘世界的源頭與脈絡。「源」,一方面呼應我們這次蹲點的場域—水源地,另一方面也象徵我們不斷追尋本質與出發點的思考習慣。

 

我們是兩個來自中南部、在中正大學相遇的女孩,個性不同卻彼此互補:一位將思考付諸服務,另一位則在思考中淬鍊自我。這讓我們的對話不僅止於表面,更能激盪出深度與廣度兼具的見解。

 

儘管面對未知,我們總有那麼一點膽怯,渴望知悉更多卻又常被框架束縛。

 

「不如就放肆去嘗試」

「一言為定!我們要一起看到世界的更多樣貌」

 

因為一場對話,我們決定走進「蹲點·台灣」,嘗試讓哲學不只留在紙上,也能在行動中發光。來認識我們吧!你可能會發現,原來「廢話」也能這麼有深度。

源|關於蹲點讓我們慢慢說。

 

初相遇

 

我們蹲點的社區是一個怎樣的地方?

 

當我們第一次接觸時,腦中浮現的是一個「包山包海」的印象。他們說:「土地是我們的母親,水源使土地的生命成長、茁壯。」這句話不僅是理念,更是他們行動的核心。他們的工作足跡遍及山林,提供原住民族群社區服務;更從植物中提煉色彩,發展出深具在地文化底蘊的藍染產業。

 

這些看似多元的業務,彼此間究竟有什麼樣的連結?這個與社區共創的「Taiping Blue太平藍」品牌背後,又藏著哪些我們還不知道的故事與價值?

 

接下來的十五天蹲點,我們不只是協助任務,更像是在展開一場充滿好奇的探索之旅。我們會像偵探一樣,用敏銳的雙眼仔細觀察、用筆記本詳實紀錄,並透過與水源地夥伴們的深度互動,一步步揭開它的神秘面紗,打造專屬於我們的「水源地資料簿」!

 

關於水源地的更多,關於蹲點,我們慢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