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中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 一天I斟酌

從嘉義出發,從清晨六點的嘉義出發;

火車、機車、汽車等交通工具輪流接力。

看見了豐仁冰的招牌,那一段段階梯,

一步一步,抬著行李緩緩向上;

三樓——水源地辦公室,初見。

因為交通的緣故,我們並不是同時抵達水源地辦公室。

H以為這棟樓只有樓梯,於是抱著超重的行李,一階、一階地往上抬。

中途停下來喘口氣時,遇見了雅汶姊。

她笑著說:「有電梯啦,怎麼這麼可愛,自己搬。」

話音未落,便伸手一起幫忙抬上去。

推門而入,眼前的空間比想像中寬敞,辦公桌一張張排列開來。

N則因為先去旅館放了行李,晚到了一些。

沒想到在尋找的過程中,誤闖進另一間「豐仁冰」(水源地基金會正下方是一中豐仁冰)

錯位的香甜氣味中短暫迷路。

 

兩人成功集合後,工讀生帶著我們熟悉環境——

 

從常用物品的擺放位置,到每日值日工作的安排,

細細介紹著這個將陪伴我們十五天的所在。

不知為何,這裡的一切都透著熟悉,

無論是人,還是空間,都像曾經相識過一般。

 


窺視藍染,

辦公室的角落都留著它的痕跡——

洗手間的手套、

儲物間的燈具、

黑板上的裝飾物、

一個、兩個、三個……

數不清。

還沒開口談藍染,

藍染卻已悄悄佔滿。

 


一中街,不再只是記憶中的模樣。

曾經只是遊客,留不下太多印象——只記得雞排特別好吃。

如今成了水源地的夥伴,與中一中的學生並肩尋覓午餐。

不知不覺間,與這裡慢慢融合。


今天參與了「慢飛天使營隊」行前籌會。

這是水源地在社區服務中,專注於青少年培力的一個子項目,

聚焦在為自閉與過動孩童舉辦的營隊。

 

這群青少年,年齡從十五到二十五歲不等,

生活在不同的環境,從事著不同的工作,

卻為同一個目標而相聚。

他們在培力課程中學習、成長,

再將所學化為實際行動,自主籌辦這場活動。

會議上,他們需要反覆斟酌——

如何在活動中照顧到心理障礙孩童的學習節奏?

又如何設計適合的動手操作,讓孩子們能參與其中?

困難一一浮現,但沒有澆熄熱情。

隨著討論的推進,他們不斷調整方案,

一個又一個新點子在彼此的對話間迸發,

像燈光一樣,照亮了那個正在成形的藍圖。

 

明天,藍圖將落地。

我們,也將與他們一同見證「慢飛天使」展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