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中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 十二天|誰在誰的故事裡停留。

山林、

人、

 

山、

林、

 

人、

人、

 

誰走進誰的心,

誰在誰的故事裡停留。


今天,
我們跟隨臺中市和平區原住民族家庭服務中心的兩位社工——
喜樂姐姐與主榮哥,
參加了大安溪線文健站聯合成果展。

這場活動,
集合了泰雅族四個部落的文健站。

 

每個文健站的長輩,
都帶來了練習已久的表演,
舞蹈、歌聲,
一一在舞台上展開。

 

而最打動我們的,
不是節目本身,
而是這些長輩,
原本是不願出門、
甚至害怕與人接觸的長輩。

如今,
他們站在舞台中央,
臉上帶著笑,
眼睛閃著光。

 

這一刻,
比任何演出都更耀眼,
因為,
能走出來,
能勇敢面對人群,
能展現笑容,

 

這,
就是最大的成果。


巨人,

隱藏在深山中,

 

向上伸的手,

像是要捕捉天空,

 

但是他只能繼續沉睡,

 

直到土石,將其掩埋。


成果展結束後,
主榮哥下午還有個案要處理,雖然無法在此地停留太久,
但是他依舊熱情,決定帶我們去逛逛山路沿途的景致。

 

喜樂姐姐開車很穩,
在蜿蜒的山路上依然駕馭自如,
車窗外的景色一幕幕閃過,
而主榮哥則像一位當地導遊,
教我們如何認路邊的水果與植物,
也聊起這裡的部落習俗,
就像一堂生動的文化課。

 

「我們去看一眼苗栗的士林部落,
從台中太平區過個水壩就能到。」
主榮哥笑著說。

 

原本只是「看一眼」,
卻因為一個偶然的相遇,
讓我們走進了另一個故事。

他在車上看見認識的人,
原打算只是搖下車窗打個招呼,
結果部落的大哥大姐豪爽地回應:
「都來了,怎麼能不下來喝杯茶?」
這份熱情,連主榮哥也無法拒絕。

 

於是,我們下車,
第一次,
如此深入、如此道地地與原住民相處。

 

當你說話時,
他們總是專注地看著你的眼睛,
耐心傾聽,認真回答,
讓你感覺,
不是外人,
不是旁觀者,
而是這個餐桌的一員。

 

主榮哥在餐桌上,
遇到原住民文化或語言,
總會停下來為我們解說。

 

這裡的人親切自然,
相處的方式,
正是我們最嚮往的模樣:
鄰居可以隨時串門子,
像家人一樣走進庭院,
就坐下來,喝杯茶,聊聊天。

 

今天,
無法用語言完整形容有多開心,
因為那不只是一場拜訪,
更是在我們心中,
悄悄埋下了一顆種子。

 

從未想過,
原住民的相處模式,
可以這麼自然、這麼快樂。

餐桌上如此,
車上也是如此。
主榮哥與喜樂姐姐,
一路上談笑不斷,
連崎嶇的山路都因為笑聲,
變得溫暖而輕盈。

 

然而,
水源地這十五天的蹲點,
僅僅安排了這一天,
讓我們體驗原住民的生活。

 

在道別的那一刻,
我們明白,
或許再也沒有機會見面了。
雖然只有短短八個小時,
卻覺得像過了一整季。

 

開心的同時,
心底卻湧上淡淡的哀愁,
因為我們都懂,
有些緣分,
來得快,
卻讓人不捨得放開。


這一天,

看見了一種生活的樣子,

單純的、

真誠的,

 

也想牢牢記住的。

也許,有一天,

再次想起這張餐桌、

想起那聲「喝杯茶再走」,

仍會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