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中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 四天|染味很重,心理的重量,也一樣。

 

開心、無措

交織

 

在找到方向的那一刻,

似乎,也悄悄失去了什麼。


今天,我們和社區進行了一次相對完整的討論,
談後續工作的方向,
也聊到想拍攝的紀錄片主題。

 

我們蹲點的水源地,是個分工明確的組織。
這次的服務內容分為兩大塊——
社區服務,與社區營造。
因此,接洽的人也不相同。

雖然都是水源地的業務,
但若想同時涉略兩邊,
恐怕都無法深入互動。

 

經過幾天的觀察與討論,
我們做出一個與蹲點前截然不同的決定——
把重心放在社區服務,
也就是青少年培力的部分,
而不再以藍染為主題。

 

當我們帶著這樣的規劃,
與兩邊的夥伴討論後,
意見卻是截然不同的。

兩種聲音,沒有誰是錯的,
只是立場與經驗不同。
而我們,也在這交叉的意見中,
更確定了自己想走的方向——

與人貼近,
用鏡頭記錄,真實。


藍染,初體驗,

染味很重,

心理的重量,也一樣。


下午,
是我們蹲點以來,第一次真正接觸到染製物品。

雅汶姐正在準備加拿大展品,需要人手協助他染布。
我們好奇而興奮,也同時意識到,
這份工作比想像中,更費力、更細膩。

浸水一分鐘,晾十分鐘。
泡浸染液,三分鐘。
晾,三分鐘。
再浸水一分鐘,晾十分鐘。

 

這是一個循環,
我們重複了這個步驟四次,
加上雅汶姐之前的操作,總共十次。

 

每一次的浸泡與晾乾,
布料慢慢吸收了染液,
色彩也逐漸沉澱。

 

手被微微染上藍色,
衣服上也有淡淡的痕跡。


每一步都需要耐心與專注,
哪怕是短短的三分鐘,也可能影響最終的色澤與紋理。

 

今天,不只是染布,
更像是在體會一段專注與等待的過程,不知不覺,
也添上了在心裡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