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台東縣原住民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 - 傳說中的comai

今天我們參加了一場特別又溫暖的講座,名字叫做——「目擊黑熊頒獎典禮」。
名字一聽就很吸引人,我們一開始還有點好奇:「頒獎?是給誰的啊?」後來才知道,這是林業署舉辦的一個活動,目的是鼓勵民眾如果在野外看到台灣黑熊,要主動通報,讓他們可以掌握黑熊的出沒地點,對保育工作非常重要。而今天最特別的,是邀請到一位部落的獵人爸爸,分享他和兒子在山中與黑熊「不期而遇」的經歷。
這位爸爸帶著孩子上山打獵,一路走到了峭壁邊。當時夜已深,山林寂靜,他們耳邊忽然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爸爸立刻警覺,拿起手電筒往聲音方向照去,一路搜尋,最後光束停在了一棵大樹上。他一開始以為是隻山羌,但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那個身影太黑了,不像是山羌的顏色。
他輕聲叫來身旁的兒子,讓他用手電筒一起幫忙照亮。就在這時,那個黑影慢慢地站了起來,胸口亮出一道明顯的白色V字,那個熟悉又神秘的標誌讓爸爸瞬間反應過來——是台灣黑熊,族語裡叫做comai。
他壓低聲音靠近兒子,輕聲說:「我們打擾到他了,快把燈關掉,我們走吧。」
這段經歷,獵人爸爸在講座上講得平靜而真誠,我們聽得既驚訝又感動。不是因為他看到的是黑熊,而是他當下的選擇——不是捕捉、不是叫喊,而是靜靜地退開,尊重這個森林的主人。這不只是一次驚奇的偶遇,而是一場文化與自然間的對話。
在達魯瑪克的傳統中,像 comai 這樣的野生動物,被視為靈獸,是祖先留下來的智慧與提醒。當你在山林中與牠們相遇,意味著你正踏入自然與靈界之間的邊界,此時最重要的,不是征服,而是敬畏與退讓。這種態度,不只來自教育,更來自文化的血脈與生活的經驗。
整場講座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那個小男孩後來回到學校跟同學說:
「我看到黑熊是在森林裡,不是在動物園。」
這句話簡單卻有力。那不是炫耀,而是他內心的驕傲與尊重——親眼看到 comai,是身為部落孩子才有的生命經歷。他見證的不只是黑熊,而是自己文化的延續與自然的連結。
這天的講座再次提醒我們:在這片土地上,自然與文化從來就不是分開的,牠們一起呼吸、一起成長,只要你願意放下聲音傾聽,就會發現——原來文化真正存在的地方,不在書本裡,也不在博物館裡,而是在那些走進山林時,自然而然流露的敬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