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台南林子內教會 志工A組 - 蔡秉育
這次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第四屆「蹲點‧台灣」計畫,來到位在台南市白河區的林子內教會,本來還擔心因私事提早進行蹲點,將錯過精彩的夏令營活動而感到惋惜,但早了一個禮拜來到這個淳樸的社區,反倒讓夥伴和我體驗到最常態的林子內,恬靜的社區生活點滴。
我和夥伴都是跟隨家中信仰的信仰追隨者,對於宗教並沒有特定且堅定的對象,這次來到林子內教會,第一件讓我感受最獨特的就是教會與社區居民間緊密的聯繫。在一次的對談中,從蕭瑞巧牧師告訴我們,在林子內,有三分之一的基督教信仰家庭,三分之一為持香的民間信仰者,剩下的三分之一為未信者(指無信仰者),這些加總起來大約九十戶。
第一次長時間融入一個擁有共同信仰的群聚,體會大家一同唱歌、同聲祈禱、圍圈分享的長老基督教會,這跟我所知悉的,那間與教會相距不到百米的社區唯一一間廟宇信仰,真的是相當新鮮的體驗。蹲點十五天,夥伴和我參加了五次家庭禮拜、兩次周日禮拜、兩次關懷站愛餐、兩次團契,還有一年一次父親節活動。參與次數最多的家庭禮拜,讓夥伴和我也因此走訪了許多阿公阿嬤的家。還記得初來乍到林子內的第一晚,應鄰居兄妹的邀約,我們參與了第一次家庭禮拜,在牧師的帶領下,努力讀著不是很能理解的台語版聖經,發音詭異地和大家同聲念著。
寬敞的客廳因家庭禮拜的參與人數眾多,反倒顯得擁擠了起來,炎炎的夏夜晚上,在這樣大夥兒必須肩併著肩的空間,卻沒有人對於我們兩位「佔空間的陌生人到訪」感到不快。那一晚互動還顯生疏的自我介紹、第一首學的聖歌,還有至今想起來還是令人回味無窮的小美冰淇淋,家庭禮拜帶給我的點點滴滴,分外難忘。
此次蹲點前,蕭瑞巧牧師與我們多次連繫後,決定在蹲點期間上午時段,由夥伴發揮專長,開班教學二胡,而我則帶著烏克麗麗在露台血壓站與阿公阿嬤搏感情。絲毫沒有半點醫學背景的我,憑藉著模糊的健康教育印象,每日早晨幫阿公阿嬤測量血壓,幸虧時代進步、科技發達還有人稱班長的李丁財阿伯,小妹我只需按個鈕兒,當書記、做代筆,記錄每個人的血壓脈搏便算是任務完成。阿公阿嬤對於社區裡來的新面孔都相當的熱情,兩周的相處,這些大樹下的交談間,聽了不少話當年的趣事,也聽見更多這些長輩笑顏後的心酸往事。這些故事,句句都告誡著我「珍惜」二字。
來到林子內教會,對於最一開始提案的「點」來說,算是個意外的結果。本來設計的計畫和排定的課程突然變得無所適從,擔心離開後未能有實質幫助的我,帶著滿滿的未知和不確定感,開始蹲點。但實際走訪後,我才深深感受到,與林子內熱情可愛的大家相處、一起走過走過小徑溪流、一同參與的活動,這些我們共同的經過,好像才是我唯一能留下的。對於志工,兩個禮拜的志工,我知道我只能是個過客,從不期望能留下什麼或給予他們多大的正向變化。所以,我敞開心胸,開心、真心的同他們生活,祝福彼此的生命裡,能因為人的相遇,多點不一樣的色彩,陪伴自己成長、點滴回味。
作者小檔案
雲林人。目前就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主修音樂行政,副修不事生產,加修多種興趣,為打算延畢的準大四生。
對於志工活動,以前的我,總是扮演著一呼百諾的那個諾者。沒有多餘的想法,只是筆直地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但一次又一次,這些無心的參與,後勁十足到令我難以忘懷:討厭小孩的我看在育幼院看見天使、不擅與長輩交際的我在養老院主持活動、以為身障莫約等同的喜憨的我,在教養院才知道缺乏堅韌身心的是自己。
最後一個暑假,我想放逐自己的身心,以純粹走進社區、融入偏鄉。不敢妄言自己能改變甚麼,但我期待這些感動能在人生的聚寶盆中醞釀,有朝一日成為催化正向力量回饋到社會裡,發芽、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