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南投財團法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 - 劉京樺

我今年二十三歲,我參加了蹲點。

 

我大學就讀於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在政大期間常常聽到學長姐、同學或學弟妹暑假要去「蹲點」。沒想到,離開政大後,我以二十三高齡研究生的身分,和其他大專院校的弟弟妹妹們一同前往臺灣各地,參與這次第六屆「蹲點‧台灣」。在臺灣的中心,我度過了一次不一樣的夏天。

 

不像其他人可能需要長途跋涉才能到達蹲點地點,我從臺中的家出發,約莫一個小時多的車程即能抵達南投埔里。我就在這地理上鄰近,但實際上卻不甚熟稔的美麗小鎮展開為期十五天的「short stay」。

 

在南投埔里的良顯堂基金會,我認識了這的社工、輔導員、志工,還有一群活潑好動的小朋友。暫離臺北都會生活的快步調和籠罩人們身上的莫名焦慮感,每天睡醒,我都先騎個腳踏車或是在廣場的籃球場投籃,然後等著中午迎接一群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他們是小班(廖于婷)的中高班學生。

 

我自認為其實不太擅長於與人社交,但在這裡我似乎不用考慮太多。小朋友們從一開始對你感到陌生不太搭理,到後來每天都被他們叫去打籃球、玩躲貓貓,這轉折就在每天陪伴他們的過程中自然發生。從一個教室內的旁觀者、突兀的存在,到融入這班級的運作中,我見證了2014年這群孩子的暑假時光,以及輔導員小班在面對他們時粗魯背後的溫柔。

P1060597.JPG

在中高班的孩子們,都是來自某些方面相對比較弱勢的家庭,例如經濟、隔代教養、外配等等…而這些因素將可能會讓他們未來的某些發展機會被斷送掉,甚至比一般人有更多風險走上歧途。在小班的課程設計上,她不把這裡當作是一般安親班那樣注重學業分數,而是希望這群孩子能夠學習做人處事的基本禮貌,以及對這世界更多的認識。她帶著他們閱讀、瀏覽新聞時事以及戶外教學,無非是希望在活動中讓他們有更寬廣的視野、開拓他們的生命機會。立竿見影的效果或許不明顯,但改變的種子就在此刻扎下。

 

在臺灣的中心,我感受到善的脈搏緩緩地在跳動,這是一股平衡臺灣太多令人感到失望的正向力量。陳綢阿嬤傳奇性地靠著賣粿和一群志工創立了基金會,匯聚著來自臺灣各地的愛心,也讓像小班這樣有理想的人能夠在這實踐她的社會關懷。看著小班擁抱、親吻她口中所謂的「我家小孩」時,那溫暖的愛一定也傳達到他們心中,成為他們生命中某段重要的回憶,成為他們生命中的某股暖流。

 

我今年二十三歲,我參加了蹲點。

在臺灣的中心,我參與了一個不一樣的夏天。

作者小檔案

劉京樺
台灣大學

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研究所學生,為指考加考公民的第一屆,靠著接近九十分的公民成績誤打誤撞進入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就讀。雖然大學期間因為自己的關係並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的本科專業能力,但意外接觸到了紀錄片,從此開始喜歡上一個個真實人物的生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