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中天恩關懷協會 - 何和威

2011年八月赴台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大先修班),2012年六月順利獲取分發至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小康之家,上有三兄下有一弟。第一年抵達台灣,對於人來人往的台灣人、謙卑的服務業、四處都是便利商店、活潑的西門町潮流、夜市和街頭豎立的中文招牌感受極大的震撼,因為從小就生活在馬來西亞,我們是生活在三大種族的社會,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錫克蘭人和外國人以及少數民族。馬來西亞一年四季如夏,除了颳風下雨就是旱災和東北季候風,平地從來不曾低於24度或以下。

 

第一年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僑大先修班修讀等待分發後,幸運的被分發至私立第一志願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那年暑假開始就利用時間到這近海古蹟小鎮滬尾探究竟,後來也慢慢在台北透過博物館和街頭留下來的古城、街道來了解大台北。

 

經過一年的生活,已經開始知道這裡的生活態度、人文風景。北台灣的生活步調相較於郊外和其他市鎮很不一樣,後來的環島經驗,讓我對台灣的地理和庶民生活有了更大的熟悉及認知,從此很喜歡這裡得天獨厚的地理風景,和人民的生活情境。

 

每次的暑假寒假,我都會搭乘交通工具和台鐵「四處流浪」,很多地方古城,都是透過課本以及電影場景有所認識。當實際踏入這土地開始,也對在地文化、風俗和民情更靠近了一步。這一次我們利用暑假的時間,和我大二認識的小夥伴同學--胡佳盈,一起報名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台灣」的服務及紀錄活動,走入位於台中市大肚區偏鄉的天恩關懷協會(雅比斯教會),進行15天的服務,並且拿起攝影機拍攝紀錄片,紀錄這裡的點滴。

 

【與月娥姐初次見面】

依稀記得第一天抵達台中的情況,我們碰上了雨天。從認識台中到抵達大肚區向上路,之中幾遇波折。一來我們對台中的確不熟悉,二來雖經多日的聯繫和交通訊息,到了當地才知道原來客運已經沒有台中客運藍色「106」抵達所謂的「自強新村」。我們詢問了售票處的員工,他也告知我們「106」不存在了,並且沒有「自強新村」只有「自強新城」。就此,我們也立刻搜尋google地圖,為避免地址仍有出入,還是和天恩關懷中心的月娥姐姐通電話;但月娥姐姐不常搭乘客運,能給予的資訊不多,最後我們考量行李笨重和雨天的因素,當下決定搭乘小黃計程車。

 

一搭上小黃,司機大哥聽到我們要抵達的目的地,就坦率告訴我們他並不知道、熟悉這個地址,後來我們透過手機網絡,把附近的地標告訴司機,司機才略懂似懂得載著我們出發了。

 

大肚區向上路五段,我們從一段到三段的分岔路口,抵達五段後,這一帶已經是工業區了。有一條長長的高速公路,公路的右側一直看不到任何建築物。其實,一離開四段之後,我們就和台中市區脫離了。周遭的環境似乎都是樹木,未經過開墾,但是不久之後的遠處似乎有工廠的存在。司機駕駛得緩慢,一直靠右。這時候,司機大哥說「再經過下一段就離開五段了喔。」

 

一個轉彎,我們突然發現了紅十字的教堂。似乎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般,我們看到立刻叫住司機可以靠右停駛。司機也看著右方的建築,原來在這交流道交叉路口前,有一個鐵皮屋打造的基督徒所在地。

 

那時天空還是灰朦朧飄著雨,司機大哥立刻開啟後車廂,把我們行李搬下來,我們繳付了車馬費後,隔著鐵絲網門的教會裡頭,一個女性興高采烈的衝了出來:「和威」,滿臉笑容親切的敞開雙手;我一時來不及反應,但立刻認出她,這就是月娥姐啦。我們線上聯絡多時,今日終於可以碰面實在高興。

 

【認識天恩教會】

抵達後,月娥姐把我們帶到樓上的休息室,這裡是平日教學的遊戲區域,接下來十五天即將成為我們的臨時寢室。後來我們趕緊放下行李,隨著月娥姐姐帶領我們在教會逛逛。

 

見到幾間教室和電腦,還有附近周圍的環境,聆聽了月娥姐姐告訴我們天恩教會開始創會的歷程以及搬遷到向上路的選擇,這裡面對的最大的問題莫過於資金和資源的不足。所幸透過好心人的資源及朱牧師家人自行補貼才能勉強得經營。

 

天恩除了提供課業輔導之外,強調兒童的品格教育學習和表現。在執行品格表現上,為了能貼近兒童的生活經驗,將品格表現的題目設計得更貼近生活,讓小孩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以愛的平台為出發點,築起兒童在成長過程中體驗到生命的蛻變及喜悅。

 

但是像這樣非營利組織的機構,有一群人默默經營是不夠的,天恩還需要師資、義工,和最重要的每個月固定物資及軟硬體的設備。大肚區社區小朋友能在以愛之名的地方中茁壯成長,是雅比斯教會朱牧師一家人的功勞,陪伴這群小朋友在成長的歲月中,向善向上以及得到教育和信仰的安定。

 

【服務過程的喜與樂】

這次的服務過程,我和佳盈結合了我們在大傳系學習的知識,以認識媒體和影像說故事的能力設計了「小小編輯」和「電影賞析會」。出發前多次和月娥姐溝通聯繫,後來才發現,今年的暑假情況比較特殊。小一至小三年級的報名人數較以往少了很多,加上升國中的學生和高中生在這階段會開始籌備台東的生活營隊,面對只有六位小一學生的情況,我們實際的服務教學被迫臨時更改。

 

我們的第一堂課是07/24週五的「小小編輯」介紹,從自我介紹開始,也把課程大綱和下周開始將會進行的活動講解給六位小朋友。講解完畢,我們還解釋名詞並且告知訪問的學習重點及互動。後來我們把彩色筆交給小朋友,請把他們在自己的名牌寫上自己的名字,大家都表現得非常熱絡。也許在小孩子的認知中,在這年紀會比較適合視覺的表現,所以都喜歡繪畫和繽紛色彩。

 

服務期間,我們帶領小朋友進行了兩次實際的採訪,包括平日送菜來的老闆賴先生和大肚區的林順安里長。從小朋友眼神和生澀的舉手發問問題,不難發現小朋友的天真與無邪。

 

童年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光,社區的小孩在缺乏愛的家庭成長,容易沒有信心,就會出現引起其他人注意的小動作,比如會惡言相向、用粗暴肢體、口語表達。其實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是不壞的,小孩子需要的是,給予適當的肯定來建立信心,讓小朋友面對成長的過程,適當讚美及教導自我接納、自我欣賞和面對與人相處的良好環境下,就可以讓小孩子在成長學習過程中,得到成長的喜悅。

 

在我的童年成長中,就是依靠著繪畫、小說和書裡及投入影像的世界得到安慰及獨處成長來認識這個世界。無憂無慮的玩樂,那是人生中最好的時光。

26.jpg

【感想】

在服務期間從7月22日開始到8月5日,我們過去15天,住在大肚區的雅比斯教會,是真正和這裡的居民生活在一起。教會裡的牧師一家人,為了小孩子的教育及未來,包括月娥姐、小玲姐和其他員工,總共不超過10來人,以不簡單的任務為社區貧困、單親和弱勢小孩提供課後輔導以及傳道。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充滿了樂趣,每日的觀察、教學和生活在大肚小鎮,從來沒有感到孤獨。能參加蹲點的下鄉服務活動與工作,是我們這暑假難忘且特殊的經驗與榮譽。

作者小檔案

何和威
淡江大學

何和威,來自馬來西亞霹靂州漁村,十九歲那年建築系輟學,投入全新環境,學習新聞編輯。五年後,因愛人同志以及母親的支持,飄洋過海到台灣追尋電影夢,卻被分配到第31個志願的大傳系,從此離不開傳播人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