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黎明教養院 - 李家儀
其實我本身很少接觸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消息或是認識身心障礙者朋友,所以對他們的認知是很匱乏的,但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讓我以一個外行人的角度去觀察和了解身心障礙者,對我來說,在過程中經歷的點點滴滴,不敢說衝擊很大,但也讓我有所反思和自省。
印象很深刻是,有次我們到了女生在社區的家,曬完衣服,我們在他們的房間裡面聊天,裡面其中一位女生,她拿出她在啟智學校的畢業紀念冊,並開心的跟我分享她的照片,其實那時的我,外表很平靜地看著照片,但是內心的我是不斷有個想法在衝撞我的──「她怎麼會這麼坦然大方地告訴我他們的過去?」因為在我的認知裡,對他人說自己的在啟智學校中成長,就代表他向我表明她是身心障礙者。但,我後來發現,我並不是「他人」,我是她的「朋友」,她信任我,她告訴我她的過去。
理解過後,我才驚覺原來我是帶著一雙有色眼鏡去看著她們的,我自己已經認定他們因為自卑而不願承認自己是身心障礙者,但我反問自己,承認自己是身心障礙者,有何不可?這其實不就是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嗎?然後我再想,原本我所不了解的身心障礙者,他們倒底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後來想想,我的答案是,我們是一樣的。會這麼想,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從老師的口中描述他們的狀況,到我自己去觀察他們,發現他們學習一件事,的確需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夠做好,但是不代表他們做不來。而這個特質,其實也跟我自己是一樣的,因為我自己知道其實很多事情,我總是需要比別人花更多時間和心思去完成一件事,就是要比別人更認真,才能夠把事情做好。所以我會覺得我跟他們在學習這方面上,同樣都是需要比別人花多一點的時間的。而我又進一步去思考,不只有在這方面是一樣的,在情緒上,他們也會有開心難過快樂悲傷,同樣也會感到脆弱的時候,所以也需要心靈上的支柱。他們也是需要他人給予的肯定,以增加自信心。而這些都是跟我們相同的,唯一不同的是,他們的生長和受教育的環境跟我們不一樣,而且貼上是身心障礙者的標籤,如此而已。
回想起這十六天的日子,我們從一開始的有距離感,對彼此不了解的擔憂,慢慢地他們對我感到信任且願意敞開心房跟我們做朋友,我也才能慢慢了解他們,然後透過跟自己對話,那些對自己的反思和思想上的修正,是我收穫滿大的地方,除此之外,也透過「蹲點‧台灣」這個管道,才能讓我可以有機會認是身心障礙者,甚至跟他們成為朋友,這期間的感動是一點一滴在心頭的,也其實讓我體會到,原來只要有一顆真心誠意的心,想要融入他們,了解他們,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