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彰化路上教會 - 許佩雯

每個孩子都是村庄的孩子

  去蹲點以前我不知道有「路上」這個村莊,我們和路上的人就像是兩條互相平行的線一點交集都沒有,但蹲點台灣將我們和路上緊緊串在一起。

  路上反映了農村沒落的現況,像是青年人口出走、勞動人口年齡偏高進而導致經濟低落,村莊產業大多是務農(花生、水耕蔬菜);畜牧業(養蛋雞、肉雞、蛋鴨、肉鴨、乳牛、乳羊)或工業(芳苑工業區)。

  傳道開玩笑的說路上是個不山不市的地方,不靠山也不在都市,卻是個有人情味的小村莊。

  一開始會報名參加蹲點是因為我想出走,我想去台灣的角落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我知道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美,但我不知道我會深深愛上路上。

  你可以去完全不認識的阿公阿嬤家打招呼,然後就坐下來開始聊天,你也可以隨便在榕樹下找群聚的阿公們或阿嬤聊天,還看得到阿公阿嬤的祖譜,知道「路上」的由來。

路上的街上不會車水馬龍,到了晚上7點幾乎不會外出,是個寧靜的小村落,卻有他的美,他的美不是曇花一現,也不像煙火燦爛絢麗,但他的美是細水長流,平凡中帶點不平凡,如果可以停下腳步,細細品嘗生活中所發生的每一件小事,何嘗不是一種快樂?

  鶼鰈情深的阿公阿嬤、熱情的土豆伯、養雞場熱心的阿公、養牛的阿公、賣蚵仔的阿公、創新水耕蔬菜的叔叔阿姨、在榕樹下的阿公們、在柑仔店前的阿嬤們、清晨4點開始上班的早餐店阿姨、數學營與微客志工們、認真努力工作的傳道、堅守崗位的每位教會老師、天真無邪的小朋友、靦腆的三寶,還有最可愛的小沐(化名)與他的家人,每個人都讓我有新的體悟與想法,尤其是「教育」這件事。

  為什麼小孩子不喜歡念書?為什麼缺乏教育?因為沒有人陪伴?因為沒有讀書環境?因為頭腦不好?因為愛玩?因為產業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經濟低落?因為家庭功能缺陷?因為雙親都在工作?因為媽媽是新住民?因為阿公阿嬤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因為師資不足老師人手不夠?太多太多因為了,卻都沒有一個答案,因為這個問題無法用單一層面來回答,但卻反映在小孩身上,有些孩子到了國中注音符號還不太會,有些孩子不喜歡和人交流互動、有些孩子天天跑出去玩不喜歡待在家裡,其實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個內心世界,當我們認真的去對待某一個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並非像我們看到的表面那樣單純,孩子們的笑容只是他們的保護色。

  在孩子中特別是小沐在我生命中留下了重要的足跡,小沐是我們在教會陪伴的學生,他的父親在工廠上班,他的母親是新住民10多年前嫁來台灣,阿公阿嬤已經退休在家,他在家中排行老大,時常帶弟弟妹妹出去玩,他的學習狀況不是很好,所以他會去做其他讓他有成就感的事,其一是滑手機、其二去代天府「ㄌㄨㄚˇㄌㄨㄚˇ蛇」。許多人提到他的關鍵字是「愛玩、不讀書、靜不下來」,但在陪伴的過程當中,我看見了不同的小沐。我在他身上看到許多優點:他會在路上看到受傷的小鳥把他帶回家照顧也會陪弟弟妹妹一起玩;他國小三年級開始自己騎腳踏車上學;他會去練快要失傳的宋江陣;他會煮飯炒菜;自己陪自己玩;有時候不禁會想,他會這些技能是不是來自不得已?因為沒人陪他所以學會「獨玩」?因為家人不一定會煮飯所以要自己煮?因為母親將關注放在妹妹身上所以學習沉默?因為在學習上沒有得到成就感所以選擇逃避?我不知道真實如何,但這是我觀察到的小沐。   

  在志工人潮裡,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個特別的孩子?這個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這個需要陪伴的孩子?

  這是一個需要陪伴的社區。並不只有小沐需要陪伴,只是我們可以如何來做陪伴這件事?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但為什麼他們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與陪伴?我知道這些問題從來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要解決問題也無法一蹴可幾,但我想分享的是「教育不是只有老師的事,不是只有教會的事,不是只有家庭的事,不是只有某個人的事情,而是每個人都該參與,每個孩子都是村庄的孩子。」

 

作者小檔案

許佩雯
銘傳大學

綽號門門,平時喜歡關注社會議題,夢想實現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希望沒有鬥爭無污染的土地。

『土地是母親請你們毋通買賣,大自然的生命要留給子孫仔來生活。』是她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歌詞來自海岸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