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灣樸門永續發展協會 - 周允蓁

  15天的蹲點以及後續兩個禮拜的剪片結束,日子才回到了本來的常規,那幾天精實又飽滿的日子像是過眼雲煙,明明才只是幾天前的事情卻彷彿是陳年往事了,在那裡所習慣的「日常」也成為了生命記憶的一個點,現在回溯起來有股特別的異樣感,說不上來是什麼情緒,只是有點惆悵而已。

  這幾天印象最深刻的從來都不是老師說的樸門概念、也不是任何一個人訪談的內容,而是在言談之外勞動、而是在身處當中的環境、而是入我口舌的食物,是我們習之為常但卻不經意忽視的生活細節。

  或許是做破布子的那天,跟著小白、社大的姊姊、阿姨們一起把泡在水裡的破布子一個一個拔起來、把上面綠色的蒂摘掉後,把黑色是氧化和粉色的分開,做品質分類。在分的過程中,就坐在桌子上閒話家常,雖說是機械性、技術門檻低的分類動作,但卻在這一搭一應的閒聊當中好像抓住了某一種對生活的嚮往。

  又或者是撿柴、劈柴、備料、生火、煮飯在這裡的日常情景,不再是貨幣邏輯的坐下點餐,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和精力才能端上一桌的菜;每天思考著這些菜該怎麼煮、要煮什麼,因為不想和上一餐吃的一樣,都要想盡辦法的換花樣,運用不同的調料和烹飪方法,讓同樣的食材有不同的風貌。思考和煮飯的過程真的非常有趣,那裡加一瓢醬油、這邊加一匙破布子、加點枸杞、加香菇提味,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理解到食材的奧妙。因為是自己要吃的所以格外用心,也因為煮一頓飯非常耗時耗力,所以非常感恩,享受著每一口自己辛勞的成果,飯也格外的香甜。

  又再或者是和宜婷坐在石頭堆,看著滿天雲朵討論著是不是要收龍眼、蓋米的下午,風從山的另一頭吹過來夾帶著微微的濕氣,耳邊傳來不斷唧唧唧的蟬聲,隔壁德國爺爺的狗在我們眼前到處亂竄,滴在衣服上的汗水以及勞動過後疲憊的身軀… … 那一刻我也真的成為了農人,為作物滴汗、為天氣煩惱,大口的吃飯、一躺下熟睡,日子變得好踏實、好簡單。

  那幾天裡日常生活的片段,如此樸實、如此原味,但卻又令人念念不忘。若要用菜色來比喻那些日子,就從來不是什麼山珍海味的美味佳餚,而是尋常家菜,你不會特意上館子去吃,但卻會在你人生的某個片段無比的懷念他,而我理解的樸門就是這樣的存在。老師說:「樸門是種生活態度。」我覺得這句話還沒說完,更應該加上「他也是一種生活日常。」緩緩地爬進你的生活點滴然後成為了自己的日常。雖說我離開了野蔓園,但我卻也沒有離開,野蔓園的樸門精神會慢慢內化到我現在的生活日常,在我生活的每一個片段去實踐,或許有一天我也會也有我自己的樸門。

 

 

作者小檔案

周允蓁
台北教育大學

周允蓁,主修工藝但興趣是農業和文化人類學,喜歡農業的起點是因為吃,不想稱自己為「吃貨」,有幸宜婷稱我「吃得巧」,不只追求好吃而已,更追求從產地到餐桌的每個過程,雖然還在學習當中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