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花蓮 邦查農場 - 施亦真

 

▌前言

在被通知「蹲點·台灣」的面試結果時,其實我一直非常、非常的猶豫究竟要不要參與這場為期16天的花蓮邦查農場冒險。

 

令我猶豫的原因,是當時的我正在等待暑期實習的面試,深怕這兩者的撞期會使我失去實習機會。然而,在只有短短兩天的猶豫期中,我們選擇了「先去花蓮再說」。

 

而正是這個決定,讓我們展開了一場有趣並且終身難忘的奇幻之旅。

 

▌探尋自我的旅途

來到花蓮以後,有許多事物都讓我們感到超級新奇,甚至也可以說是一種文化衝擊,例如:開車或騎車會逆向的民眾,或是每個角度都可以看到超美山景。

 

不過,最讓我們感到與大學生活不一樣的,是每天早上六點多起床,七點進入邦查農場與大家一起從事農務。

 

在這裡,我們第一次體會到農人是如何生活、工作,也親身體驗蔬果的清洗、種植過程。這對我們來說,是過去幾乎沒有體驗過的事物。

 

而就我本身來說,這些放下手機走進農田、踏進泥土的生活,都讓我從繁忙的生活中暫時解脫並且沉澱自我。

 

過去的我,經常為了把生活填滿而將自己累個半死,但是,在花蓮沉澱心情的過程中,我卻漸漸地想了解自己是誰,不再想如過去一般,為了緩解停下來的空虛感而盲目地追求忙碌。

 

所以,這或許也是一場給自己的心靈之旅。

 

 

▌練習與夥伴的相處

記得蹲點到了第十幾天左右時的一個下午,我們一邊在花蓮光復糖廠吃著冰淇淋閒聊,一邊看著前方魚池裡的小魚們游泳。

 

那天,我告訴于婷來到花蓮後,我埋藏在心中的話。

 

身為一個每日社交能量有限的人,其實我經常需要個人空間為自己充電。也就是說,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與不同的人群建立關係,並且和夥伴24小時黏在一起,對我來說是一項相當艱鉅的任務。

 

因此,儘管出發前已經嘗試為自己建立心理準備,但是我依然花費了十多天才真正地讓自己習慣24小時都可能與人社交;而我最後選擇告訴于婷,不僅是因為想分享心情,更是期望自己能夠在與夥伴磨合的過程中有所學習。

 

如果不是這趟旅程,或許我也不會有機會和我的夥伴建立如此深刻的連結。

 

謝謝「蹲點·台灣」,也謝謝于婷16天的陪伴。

 

 

▌那些溫暖的人事物

待在花蓮的16天,我們遇到很多溫暖的人事物。

 

其中,我們最感謝的是在蹲點期間照顧我們的秀蓮姐、老闆(a.k.a秀蓮姐的先生),以及阿嬤(a.k.a棒打穀林高手)。每當我們有任何困難,他們都是第一個跳出來幫助我們的人。

 

其中一個故事,發生在拍攝紀錄片訪談的前一晚,我們發現忘了帶麥克風的轉接頭和音源線,本來打算坐火車到花蓮市區的電子用品店購買,但秀蓮姐聽說我們要在晚上八點自行前往,立刻就說要開車載我們去。

 

當時,秀蓮姐和老闆開了一個多小時的車,載我們到市區的家樂福購買需要的東西,接著再載我們回到農場。回到農場時已經晚上11點,這對於平時早上五點就要開始工作的他們來說,幾乎等於是在熬夜的時段,但即便知道如此,他們還是沒有任何猶豫地幫助我們,才讓我們能夠順利拍攝完成。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在這裡是說不完的。

 

我想說的是,這些來自邦查農場的人情溫暖,是我們在大學生涯中難以忘懷的生命經驗與羈絆;是這些有溫度的情感與互動,豐富並且完整了我們16天的旅途,讓我們的蹲點生活變得立體且富有故事。

 

謝謝邦查農場,也謝謝在這裡幫助過我們的每一個人。

 

 

▌結語

還記得出發前一天的蹲點日記,我們曾說過希望在這趟冒險找出不一樣的生命可能性。

 

我們找到了嗎?我其實沒有明確的答案。

 

但是,我知道在花蓮的半個月,一定有為我們的生命帶來不同以往的厚度與衝擊,這些經驗都將使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更加多元、完整,並且成為滋養我們生命的養分。

作者小檔案

施亦真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大家好,我是來自人社系的施亦真。我喜歡寫作、和旅行,也經常關注社會議題,希望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心力,陪伴這片土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