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屏東 善導書院 - 【金琪拖拉庫】第五站:被大水淹沒之後的善導
8月10日 星期六 天氣:陰時有雨
今天是蹲點開始的第一天,自小導演後再次來到這片熟悉的土地,我們幾乎立刻就發現這了這裡的改變——路邊被颱風吹到的桑椹樹,透天厝前清理出的濕軟紙箱,鄉間小道水溝還有些沒有退去的淤水,以及書院裏到處擺放的待整理雜物......
令人想到仍有些後怕「大水」
第一天的早上,我們決定先騎車前往社區附近的早餐店用餐。因此我們一邊觀察社區的變化,一邊找了一家麵館用餐。點完餐後,我們隨即就向老闆娘問起凱米颱風水災當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根本沒想到大水來的那麼快啊,那時候我還坐在板凳上看電視,結果屁股濕濕的才發現水全部都衝進來了,趕緊躲到樓上去。」
「隔壁八十幾歲的阿嬤說,她都不曾看過這麼大的水啦!」
「有一個人說要來看(發)大水,阿結果被水衝去舊寮回不來了餒......」
「水走了之後就要清理阿,全部東西都是沙,都要洗都要吹!」
(照片取自於善導書院粉專)
老闆娘滔滔不絕的跟我們說凱米颱風那場大水來的是多麼迅速令她措手不及,並且指給我們看當時的水已經淹到了烹飪台的一半那麼高。後面陸陸續續走進來了幾位客人,聽到「大水」這個話題,也是不禁討論了一番。
吃完麵後,心情稍微沈重的走出麵館。對於沒有經歷過大水的人來說,我們無法完全感同身受大水來臨時的恐慌,但這場水災就發生在我們即將服務的社區,我們是災害前後最好的見證人,因為我們最清楚水災之前的高樹是多麼朝氣蓬勃。而八月份的高樹似乎是雨季,相比於七月初我們剛到訪時的夏日生機盎然、萬里無雲的一派景象,現在的高樹似乎總是雲層密佈,緊緊摀著太陽不讓陽光從縫隙中透出。雨季的高樹,空氣中總是夾雜著重重的濕氣,讓人分不清到底是大水殘留下來的氣息,還是濛濛細雨撫過鳳梨田的潤物無聲。
在廢墟中重建家園
7月26日颱風警戒一解除,書院人回到書院幫忙整頓家園。溫室大棚、送餐汽車、辦公和學習用的電腦、中秋節禮盒的紙袋紙盒、狗狗們的家,都被泡毀,目前仍無法估計損失了多少。老師、暑期營隊暫停的小朋友們、被召喚回來支援的親朋好友們,都一直持續賣力地整頓書院到現在。即使地板已經刷到恢復原本的水泥色了,我們走踏之時,還是感覺到沙粒的存在。
(照片取自於善導書院粉專)
就在全部人都忙得筋疲力盡的時候,小導演影片獲獎的消息,實在是給大家帶來了第一個暖暖的曙光以及鼓舞。重建的同時,書院依然扛下社區服務、送餐關懷的擔子。今日陪同送餐的小孩,沒有新聞上看到的愁眉苦臉,活潑且聽話地把便當安穩送到長輩手上,希望也把蹦蹦跳跳的能量傳染給對方。由於營隊暫停,小朋友下午就跟著老師去書院受邀參加的親水公園音樂祭。出席這個活動,只為放鬆散散心,禁止大家和其他參與者一樣下水玩耍。不過,頑皮的男孩們還是在周遭的草地,玩得不亦樂乎;女孩們則是覺得雨滴很可愛,反覆地用手去接雨水。
現在對書院的表面觀察是覺得已經進入恢復的狀態,但書院老師說後續仍要面對幾座溫室大棚的整理、可用物件的清理和歸位,也不曉得小朋友暫停的暑期營隊是否會逐步恢復進行。可能在我們不知道的内情,書院還是如履薄冰地過著每一天。平日以來,運作和經費的使用都安排得好好的,一旦發生了無妄之災而需要更多資源進入的時候,卻又會陷入無力的困境。這也許就是很多非盈利組織持續運營下去遇到的瓶頸之一,乍看之下可以繼續運作好一段日子,但危機來得突然之際,又考驗組織的韌性。
(撰文者:謝安琪、邱淦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