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東縣原住民東魯凱文化教育協進會 - 青少年的集訓晚會

社區八卦中心

 

今天是蹲點的第三天。對社區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熟悉,但漸漸開始覺得,好像找不到更深入接觸的方法。於是我們決定換個方向,走進早餐店。因為聽說早餐店往往是社區的八卦中心,也許能找到新的突破口。

一進到早餐店,老闆夫婦就熱情地打招呼。我們才剛坐下,老闆娘就主動和我們聊天。當她知道我們想要更認識達魯瑪克的文化時,更是滔滔不絕地分享,讓我們第一次有了和社區近距離交流的感覺。

期間還有一位客人加入對話,跟我們補充介紹老闆娘的事蹟。她不僅是早餐店老闆娘,更是社區裡的熱心人。平時除了做生意,她還會到教會幫忙課後輔導,照顧小朋友的功課。有時候孩子遇到困難,她甚至願意提供住處,或是幫忙安排打工的機會。聽到這些,我們真的打從心裡佩服。這樣的「早餐店老闆娘」,不只是賣早餐,更像是一位照顧大家的媽媽,默默支撐著社區的一角。

我們意識到,真正的「社區八卦中心」並不是指八卦本身,而是這些每天和大家相處、樂於分享和幫助別人的人。他們就是社區的心臟,透過這些聊天和日常,我們得以觸碰到部落更深層的溫度。

青少年的秘密聚會

吃完早餐後,我們和老闆夫婦約好隔天再來。離開時,心裡已經有點期待,因為那裡不只是填飽肚子的地方,更像是一個能讓我們真正融入社區的入口。

回到協會辦公室,我們邊整理資料邊和杰哥聊天。他突然提到,最近晚上都有男女青少年的訓練,還建議我們去側拍。聽到「訓練」這兩個字,我們一開始還不太明白是什麼活動,直到杰哥解釋,我們才驚覺這原來是部落文化裡非常重要的一環。

在每年豐年祭之前,達魯瑪克的國三與高一青少年,都必須回到部落接受訓練。訓練的內容很廣,從文化課程、手藝,到舞蹈、歌曲,樣樣都有。這過程有點像是一場屬於青少年的「成年禮」,只有完成兩年的訓練,才能正式「晉升」為青年。這不只是一種文化傳承的方式,更是一個將社群連結起來的重要儀式。

晚上,我們帶著相機來到活動中心前參與側拍。七月一日到七月二十五日收穫祭之前,青年團每天都會在這裡集合練習。現場的氣氛非常熱鬧,唱歌、跳舞、遊戲交織在一起,讓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

有趣的是,活動中心外圍圍滿了媽媽和奶奶們。她們一邊看孩子練習,一邊小聲評論,偶爾還會笑出聲來。那種場景很溫馨,就像是一場「社區版的戶外家庭劇場」。我們也跟著湊在她們身邊,邊拍攝邊閒聊,從她們口中聽到更多關於孩子們和訓練的故事。

更令人驚訝的是,我們得知裡面有一位和我們年紀差不多的日本人。他因為對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有濃厚的興趣,乾脆直接搬到達魯瑪克生活。今年已經是他參與訓練的第二年了!這讓我們非常好奇,他是怎麼這麼自然地融入部落的?我們也希望能找機會和他聊聊,或許能從他的經歷中學到更多,幫助我們在接下來的日子,也能更快地融入這個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