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日誌 - 台中 財團法人水源地文教基金會 - 十天|也來不及,輕輕道一聲「再見」

辛、
笑、
淚——
交錯在語句。
:「我不想後悔。」
:「我想保護他。」
今天,
我們安排了兩場訪談。
上午,是「慢飛天使」課程的隊長——梅干。
另一場,則是慢飛家庭關懷協會的理事長玉真姐,與孟庭姐。
梅干,
是一位即將上大學的學生,
也是連續兩屆參加青少年領導力培訓營的學員。
她把在營隊裡學到的技能——
企劃、組織人力、對外接洽——
一個人扛起來,
去舉辦一場屬於自己的「慢飛天使」課程。
「如果不上大學前做,
我會後悔。」
她這麼說。
話語間,
卻藏著另一層重量。
家人的不支持、冷淡的話語、哽咽時的無奈——
「這是你自己的選擇,自己要承擔。」
家,並不是能讓她依靠的港口。
---
而慢飛家庭關懷協會,
則是由一群帶著身心障礙小孩的媽媽們組成。
玉真姐與孟庭姐,
都一再強調——
「我們只是媽媽。」
然而她們做的事,
卻是何等偉大。
只是她們不願談及偉大,
總是輕輕笑著說:
「只是想幫自己的孩子,
也幫其他孩子做點事。」
---
一般的女孩,
以為自己會有一個平凡的人生——
想做的職業、婚姻、孩子。
卻笑稱,自己「中獎」了——
生下了不一樣的孩子。
孟庭姐更是連續「中獎」兩次。
於是,
她們的生活被徹底翻轉。
原有的職業被放下,
夢想被擱置,
只剩下一個選項——
全心投入照顧孩子。
照顧的不易,
外界的異樣眼光,
甚至嫌棄的口吻,
一次又一次重擊她們的心。
我們無法想像,
她們是如何笑著說出:
「都習慣了。」
也無法真正理解,
她們如何在無數壓力下,
仍願意站出來,
為更多孩子打造一個小小的避風港。
---
這一天,
我們聽見一位年輕人,
不顧阻礙,選擇燃燒自己;
也聽見兩位母親,
在苦痛中,依然擁抱與給予。
原來,
愛的樣貌,
可以是逆風而行的勇敢,
也可以是眼淚後的微笑。
而我們能做的,
或許只是將這些故事,
靜靜紀錄,
讓更多人看見。
午後的雨,
來得實在太匆忙——
來不及好好說聲「你好」,
也來不及,輕輕道一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