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花蓮縣萬榮鄉 魯巴斯教會 - 鄭豈欣

不是風景,不是地圖,最讓人想起萬榮的,是一張張帶著笑容的臉龐。那些日子裡,我們用咖啡、歌聲、食物與交談交換心意,細細嚐出一種沒有味道卻最難忘的......


無色無味的一種味

⬥ 壹:百變牧師

第一次和馨茹聯繫簡光雄牧師時,我們小心翼翼、認真地說明著蹲點服務的構想。沒想到,對話聊到一半,他忽然插進一句:「妳們喜歡喝咖啡嗎?」
嗯?咖啡?萬榮還有產咖啡?當下的我滿頭問號。

直到第一天抵達教會,才終於解開疑惑。走進史蹟館,一杯熱騰騰的手沖咖啡,是我在萬榮品嘗到的第一杯飲品,濃郁香氣之中,透著一股親切與驚喜。原本以為牧師嚴肅又莊重,卻發現他一點也不拘謹,反而像個愛開玩笑的老父親,總帶著和藹的笑容。

史蹟館內,只要牧師在的時候,桌上就絕不會缺少幾杯咖啡。別人以茶會友,他則是「以咖啡會友」——不論你是遠道而來的訪客,還是熟識的老友,第一件事一定是先坐下來,喝杯咖啡再說。

但牧師的「百變日常」可不只如此。廚神、重機騎士、射橡皮筋的高手、編曲作歌的音樂人……這些頭銜,他都信手拈來。

還記得佳儀姐來拜訪我們的那天,牧師親自掌廚迎接多年未見的老友。一大鍋鐵鍋翻炒,調味豪邁不手軟,桌上菜餚都是以大鐵盤盛裝。只要是牧師下廚,根本不用擔心會餓肚子,倒是得先想好這份量到底要分幾餐才能吃完。

更令我們驚訝的,是那次在鳳林吃完冰品走出店外,竟看見一台帥氣的重機停在眼前。正當我們還在驚呼「這是誰的?」時,牧師熟練地跨上車、發動、加速,模樣靈活得讓我們幾乎不敢相信眼前人是同一位平時泡咖啡、愛聊天的牧師。

某天午後,史蹟館靜謐無聲,我正低頭寫著日誌,卻忽然聽見「啪」的一聲。抬頭一看,牧師正專注地拿著橡皮筋,對準桌上一隻蒼蠅進行狙擊。他笑說,這是他們小時候的除蟲妙招,不用拍子,一條橡皮筋就能搞定。那一刻,從他的眼神裡看見的,是孩童般的專注與淘氣。

牧師還有另一個深藏多年的靈魂:音樂人。從年少起便對旋律著迷,他一路自學、摸索,嘗試不同樂器,漸漸開始寫歌。甚至在教會的教育館裡,用心打造了一間小巧卻專業的錄音室,電腦、音控台、效果器一應俱全。那不只是興趣,更像是一種延續:用音符、用歌聲,把信仰與生活的感動記錄下來。

對我們來說,牧師的故事不只是一個人的側影,更是一幅關於萬榮的縮影。他既是大家信賴的長輩,也是親切的朋友;既能在講台上分享真理,也能在廚房裡端出熱騰騰的佳餚。這樣的多面性,讓我在他身上,看見了萬榮的活力與溫度。


⬥ 貳:沒有距離感的他們

如果說牧師像是一束燦爛的探照燈,照亮我們在萬榮的每一天,那長老們便是點點恆星,在日子裡靜靜閃耀。他們或許不多言,卻用最實在的方式陪伴與幫助我們。

初到教會時,「長老」、「執事」這些稱呼對我來說既陌生又莊重,感覺就像牧師一樣,應該是嚴肅而威嚴的角色。可真正相處下來,卻發現那不過是一種尊稱,並沒有拉開距離。每次與他們相遇時,迎接我們的不會是板著臉的威嚴,而是一張張帶著笑容的面孔,以及一句句輕快的招呼。

最早與我們熟絡的是胡長老。曾任校長的他,說話總是穩重而沉著,給人一種安定感。第一次拜訪胡長老家,他端上自製的南瓜湯與小籠包,味道樸實卻格外溫暖。與大家練唱時,他總會鼓勵我們放聲歌唱,不必害怕,像是在提醒我們:聲音本就是最真實的自己。

接下來是賴長老,大家都叫她小美長老,她開著村裡唯一的炸雞排店,出發前早想去那裡光臨,卻沒料想到第一次見面,會是她拿著床被單來找我們。前幾天牧師想協助我們更換床被單,由於教會內沒有多的新被單,長老從自家拿了新洗好的被單給我們,甚至讓我們借住了一晚。有一天早上較早起床的我,剛好在教會門口遇到了小美長老,便和她一起走去買早餐。走在路上緩緩的,陽光暖暖的,她帶我到一間她個人偏愛的早餐店,一路上和我分享萬榮各家早餐店的特點。之後終於有機會去店裡光顧,我買了炸芋頭餅,現炸的鹹香滋味至今令我難忘。

至於曹長老,則在蹲點最後一週,把自己的機車借給我們代步。他笑說年輕時拼命打拚,同時兼三四份工作:凌晨送報、白天打零工、晚上當運將大哥,只為換來如今的安穩日子。受到牧師影響,他也開始自己沖咖啡,雖然自嘲沒有那麼專業、高級的豆子,可在我們口中,依舊帶著甘甜與溫潤,就像他的人一樣。

最後要說的是碧珠執事。她既是文健站的照服員,也是阿美族的木雕好手。課程中,她總會悄悄給我們建議,無論是課前準備、帶活動或幫忙拍照,都成了我們最可靠的夥伴。她還計畫未來要帶領長輩們學習裁縫與手作,對於社區的用心,讓我們看見另一種默默耕耘的力量。


⬥ 參:人情味,在地的滋味

對我來說,萬榮的記憶,不僅僅停留在山林風景或部落歷史,而是揉進了人的故事與情感。牧師以咖啡交朋友,把生活沖得香醇又溫暖;長老和執事們則在日常的細節裡,端出最真誠的心意。這些遇見,沒有華麗的鋪陳,日常的相遇,卻是萬榮最真實的風景。像一杯入口的飲品,帶著不同層次的回韻。當我們離開時,還記起每一個笑容、每一次邀請、每一段陪伴,明白「人情味」是一種沒有味道卻最難忘的滋味。

這份滋味會比任何一場短暫的旅行更久長,成為陪伴我們的養分。或許會想念這裡的山川與天空,但更常浮現心頭的,必然是那些真誠的人與溫暖的故事。因為萬榮的美,從來不只在風景裡,更在人的心裡。

 

 

作者小檔案

鄭豈欣
國立政治大學

我叫鄭豈(ㄎㄞˇ)欣,是來自雲林的囝仔!綽號目前是起司🧀 因為本人超愛吃&希望把笑容留給每一天:)喜歡聽音樂、旅行,以及用各種方式記錄生活。準備在二十歲前的最後一個暑假,前往家(隔了幾座山)的對面,和夥伴展開一段精彩冒險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