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臺東南迴土坂部落 - 鄭孟佳

回到西部,再次見到王玉,他已經剪去長髮,留了一頭俐落的髮型。他的笑聲爽朗,在新竹火車站附近的咖啡廳顯得特別響亮,但一點都不讓人尷尬。
王玉是土坂人,但在他的生命經驗裡,也有台東市、都蘭海邊、新竹市的痕跡。他分享著過去體驗過的生活,有年輕氣盛時在都蘭打工闖蕩的故事,也有因為興趣而學習薩滿、瑜珈、舞蹈的時光。在台東市區長大、在都蘭度過大半青春、現在於新竹工作,這段看起來漂泊的過往,也曾讓他對「我是誰?」感到困惑,「有一種我是土坂人,又好像不是真的土坂人的感覺。」
但周末回到土坂的時光,在他的記憶裡卻格外鮮明。在王玉心中,土坂既是五歲以前居住的家、是有外婆的家,更是有著「根」的地方。如今已經在新竹工作多年,他仍願意不辭辛勞,幾乎每個周末都花上半天回到土坂部落。
「我們人都是這樣, 去外面久了, 你一定會想要回到家裡。」王玉說。
如今他試著用半年的時間在新竹、土坂之間往返,想透過回到部落深化自己過去探索過的一切,「我在釐清,我到底真的想要做什麼。」他說。雖然過去曾有段回到土坂擔任青年會女會長、嘗試為部落注入新想法的日子,過程卻讓王玉相當受挫。個性直爽,又總是哈哈大笑的王玉,在談吐間不經意透露出當時因改革而碰壁的挫折。
我看著眼前這個漂亮的女孩子,表情從開懷慢慢變得有些黯淡,心裡不由得有些為他難過。不過王玉很快就轉換了心情。他坦言,自己曾經想把在外頭學習到的技能和新事物,運用在熟悉的場域,也期待將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分享給家人。然而回土坂嘗試創新卻屢屢遇上打擊,讓他忍不住思考「土坂到底需要什麼」。他為自己的生活留白、在工作地與部落之間折返跑,便是希望累積經驗和觀察,好好感受這片土地、好好感受它的需求。而王玉也分享,他領悟到想創新有很多條路,「我不一定要去撞這一面牆,我可以往不同的方向走。」他說道。
我一邊仔細咀嚼、思索著受訪者談論「返鄉青年」時的回覆,一邊想著,這個小小的、靜靜的土坂,雖然坐落在一個不仔細尋找、順著台9線輕易就會錯過的地方,卻承載無比豐富的生命故事。看見這麼多摸索著生命給予的線索,一路顛顛頗頗回到家鄉的每個年輕人,我和凱傑在探索「返鄉青年」這個議題時,所產生的疑問和觀點不禁鬆動,甚至產生了改變。
究竟如何才算「返鄉」、怎麼做才稱得上「返鄉」,放置在每個人的生命經驗中,都能得出屬於自己的那份答案。乘著台鐵回到台中家中的那天,我窺見了我心中描繪「家鄉」的那幅風景。我想,無論身在何處心中都有家,才是返鄉精神裡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有家才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