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宜蘭縣南澳鄉東岳社區發展協會 - 廖晨妡

泰雅語的飛魚叫做「Dobiyo」。飛魚,是東岳村的代表各色之一,因應地理位置和自然因素,每年五六月是東岳村的飛魚季,家家戶戶都會烘烤飛魚,製成飛魚乾或是用飛魚炒辣椒一起吃,
因此東岳村又叫「佑伊部落」也是飛魚部落的意思。
很可惜的是,我們七、八月才到這裡,錯過了家家戶戶烘烤飛魚的盛景。
東岳村原本在山上,日治時期因政策關係才移至平地,早期以物易物跟港口交換漁獲。東岳村的人不太會自己出海捕飛魚,而是跟港口合作買進飛魚,再將飛魚抹鹽處理後,掛在大爐子上烘烤十小時左右。可直接食用,也可與辣椒一起烹調,成為家常美味。
飛魚不只是村子的食物,更是東岳文化的一部分,它串連了歷史、生活與村民的日常,也讓我對這片土地的生活方式留下深刻印象。
若想要嘗嘗東岳飛魚的滋味,其實也不難!每年的六月中到十月中是東岳湧泉的開放季,在長長攤販中,有一家賣烤飛魚的攤販,不僅有烤飛魚、石板肉,還有賣一罐罐下飯的飛魚辣椒!
老闆和老闆娘每天都一起擺攤,老闆娘阿祖嬤說她十九歲就嫁來東岳村了,不僅讓我想到,我在東岳認識的大家很多都是從別的部落嫁過來的。
文健站的照服員姊姊、可愛的阿嬤們......有人從桃園的部落來; 有人從隔壁的金岳村嫁過來 ; 也有布農族的姊姊會跟我們分享布農族的戰舞,她們帶著各自的背景和記憶,來到東岳村。
「一開始很不習慣啊!」她們總是這樣說,卻在歲月細流中漸漸適應了東岳的生活,然後變成東岳村的一份子,一起工作,一起吃飯,一起喝酒聊天。
雅夢 伍茂,這個名字你們或許有點陌生,但其實就是出現在我們日誌裡無數次的月美姊。
伍茂姊來自桃園平鎮的部落,很巧的是我也是平鎮長大的,我們的緣分就從這裡展開。
我們會跟伍茂姊變熟的原因是她開朗的性格,在相對靦腆的東岳文健站中顯得格外熱情,見到我們總是會大聲喊我們,總是充滿生命力。
我時常坐在她的攤販前,喝著冬瓜茶,看著來來去去的人們,有時候幫伍茂姊顧攤子,有時和伍茂姊聊日常。
伍茂姊總是喜歡跟我說她以前的故事,年輕時丈夫知道她喜歡花,於是把家門前佈置成小花園; 知道自己喜歡玩偶,於是在車前後都掛滿玩偶;
會在山坡上採大把大把的百合花回來給她,我好像知道為什麼伍茂姊會心甘情願跟著丈夫來到東岳了。
嫁來東岳的女人們應該都有一段難以忘懷的愛情史吧。
伍茂姊現在在東岳文健站當廚師,每個月要親手規劃菜單、準備食材、下廚,下午還會騎車到冷泉擺攤。她在這裡的存在,就像村裡的一盞燈,是讓大家每天都能安心吃飽的核心。
日子雖忙,但她每天都能運動、走動,交到朋友,也慢慢把東岳的每一條小路、小角落記在心裡。
對伍茂姊來說,這裡不只是工作或生活的地方,更是她自己選擇安下心的家。
東岳村不只聚集了當地人,也有很多外來的人,因此在這裡可以聽到不同的故事,有的是關於土地與祖先的傳承,有的則是遠道而來的新生活經驗。
這些人彼此交織,讓小小的部落同時保有傳統,也不斷吸收新的元素。
或許這也是東岳最迷人的地方,它讓每個來到這裡的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結語
彷彿現在還會聽到伍茂姊說「你們走了我會不捨誒,要常回來冷泉找我玩啊!」
八月時打了一通電話給伍茂姊,聊聊天也詢問是否可以將伍茂姊的故事跟大家分享,伍茂姊很開朗地說「當然啊沒問題,但是要用我的原名喔,我比較喜歡我的原名。」
雅夢 伍茂,很好聽的名字,也在這段旅程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謝謝伍茂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