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台南林子內教會 志工A組 - 蔡雨涵
相較於其他組的蹲點夥伴,台語對我們來說駕輕就熟,這次到林子內牧師安排我們的主要任務是老人陪伴和二胡課及外籍媽媽打字班。每天面對這三大群可人的社區居民,不同的話語穿插著溝通,充斥著不同的笑料。
林子內的老人,給人開朗活潑的印象,特別是丁財伯、阿珠姐和麗民伯。每日早晨,夥伴負責經營社區關懷站的量血壓,幾日,阿公阿嬤看我先走進關懷站準備二胡課,直探頭看夥伴有沒有在我身後,深怕見不著她,模樣煞是可愛。
蹲點期間正巧碰到父親節,屬於家庭共同慶祝感恩的日子,社區裡的丁財伯夫婦竟邀請牧師與我們一同到白河市區餐廳用餐。夥伴和我第一次與一整桌才認識幾天或者素未謀面的陌生爸爸們一起慶祝,大家待我們相當親切,左一句多吃一點,右一句不要客氣,讓我們更是受寵若驚。在與社區更加認識之後,了解到在社區裡「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相當司空見慣。我們僅是甫進入社區的陌生人,隔壁紋儀爸爸總時不時的出現,送送水果等,關心我們的起居,甚至為了我們特地爬梯子,從家裡牽網路線,盡善盡美地打理著一切。
十五天的蹲點,互動最密切的則是青年們,夥伴與我每天歷經一連串的課程,回到住所後,總是要相約附近的青年來住處一起聊聊天,玩耍一番。透過和青年們的聊天,我們更加了解了彼此的生命和價值觀。每晚的暢聊時刻,和隔壁家的妹妹紋儀總是話匣子一開停不了,甚至有幾夜,索性留下來,和夥伴三人挨在一起聊到睡去。
社區的青年們,從小在教會的薰陶下,對於音樂有相當的敏銳度,而夥伴與我來自藝術大學對音樂也相當癡迷,常常是一拍即合。還記得某天剛結束家庭禮拜,月光下嘉信、夥伴和我伴著細雨一同散步回住所,沿路上嘉信拿著少一條絃的吉他隨意刷著和絃,我倆也隨意的哼哼唱唱,唱到激動處,嘉信執意停下腳步帥氣的伴奏著,滑稽又認真的模樣惹得夥伴和我忍不住開懷大笑。一路走走停停,已忘了當晚合唱著什麼樣的歌曲,但那個盡情唱歌歡笑的夜晚,令我們難以忘懷。
另一個充滿樂音的夜晚,也令我們印象深刻。那天晚上,洗過澡後在住宿隨意躺臥著,忽然聽見長笛和鋼琴合奏著白天聽過的詩歌,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和夥伴一同出門尋著音樂的來源,找到了住所後方,昭輝、昭億和怡萱三兄妹正合奏著,一時技癢,便加入了大夥的行列,由夥伴負責唱歌,我們負責伴奏,一同沐浴在音樂中,透過音樂,我們更加緊密。
最後一夜,想著即將離開林子內整夜輾轉難眠,索性和紋儀妹妹一同提著手電筒上山看日出,早已數度上到平台對於路線不算陌生,但僅僅提著微弱燈光的手電筒,讓我們越來越緊密,數到一百階,觀景台到了。浪漫夜景漸漸的轉亮,太陽從葉縫間冉冉升起,隨之而來的是滿天空的粉紅色雲彩,美不勝收。
我們會再回來,因為我們屬於這裡。
作者小檔案
台南人,目前就讀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音樂系,主修藝術行政,副修鋼琴。
每個單純而珍貴的角落,純真的笑容,讓我更相信愛的本質和溫暖的力量,發現自己可以對別人的生命有意義,想進而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體驗生命中漏一拍心跳的驚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