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高雄六龜天主堂 - 郭薏珊
我第一次離家這麼久,從台北到高雄;為期十七天的紀錄片拍攝,也是第一次。我們的紀錄片主軸,就是蔡益仙修女,但是,一切都不是我們想像得那麼簡單。
抵達六龜跟我們第一個接觸的人就是蔡逸仙修女,她給我的第一個印象就是:「十足的女飆仔!」。在這裡,要到任何地方幾乎都是開車,目的地之間的車程幾乎都要一小時以上,而且時速都是七十開始起跳,蔡修女開車技術何其高超!她也是個充滿智慧的博士,是物理治療師,曾經在醫院擔任復健師的工作;也是一個營養師,教育背景在美國,可以想見,骨子裡充滿著美式的思想。雖然外貌已經白髮蒼蒼,但她非常的健康,擅長的運動是網球還有游泳,甚至能跟我們一起打籃球,蔡修女讓我打破了修女的刻板印象,真的是一個女超人!
在抵達的前三天我們跟著修女一起生活,瞭解修女是個如此特別的人之後,我們無時無刻地拿著攝影機記錄修女的生活,想問她好多好多事情,想記錄修女的生活還有工作。跟著他去了其他教會探望其他神父,一路顛簸的山路,可以看見到處都是施工,每次上山前,都祈禱著一切路況平安,因為很容易遇到落石,蔡修女一路上介紹了如此難行的路段都是因為八八風災過後的後遺症,大片大片的土黃色陡坡,光禿禿的峭壁不免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太可怕了,因為你無法不跟大自然的威力妥協。
蔡修女帶我們探望高雄桃源的賈神父,這下可好了,蔡修女加上賈神父真的是我生命中兩個最可愛的人之第一名和第二名,蔡修女就像見到好久不見的老朋友一樣開心,兩個人也站在一起笑開懷地讓我們合影。賈神父是瑞士人有著美麗的藍眼睛,年紀近七八十歲,留著白色的絡腮鬍,他操著濃厚英式中文跟我們談天說地;賈神父很愛喝咖啡,修女也很愛喝咖啡,我認為他們很適合在法國天天約下午茶聊天,賈神父到了休息室也馬上拿出他私房咖啡豆要請我們喝,他們非常開心的表情我現在想起來都會不自覺地感動。
繼續說拍攝過程,賈神父也是個很好觀察的對象,很想出個賈神父特集。他向我們介紹了他的房間,只是很可惜的是,當時相機沒電了,沒有太多的照片,但有影片;簡單的形容,就是會出現在宮崎駿動畫裡的那種房間,有很多奇妙的畫、蒐集品、特殊嗜好的擺設。說到蒐集品,賈神父很喜歡巫婆面具,修女也帶著巫女面具想嚇我們,可愛程度飆升,是很開心的一天。我們得到了許多的珍貴畫面,認為一定要剪進記錄片中,突顯修女跟神父之間的友情,以及一路上八八風災的畫面,我們都認為非常好使用;直到我們採訪完輔仁大學的呂老師之後,一切都變了,這些拍到的素材,幾乎也不會用了。
「天主教是個嚴謹的信仰,服務人並不希望被大肆的表揚,所以將修女做為主題的話可能不是很妥當,他們比較希望是在幕後服務的人,讓自己成為主要角色或是話題人物並不是他們服務的目的。」完了,聽完輔大老師給的建議之後,我們的計畫完全被打亂,我馬上與夥伴傳雅一起討論接下來的對策。日子一天一天的過了,直到了結束蹲點前的第六天,我們想出來了,我們開心的互相擊掌!
我們決定要以遠距課輔與天主堂的這些原住民青年作為主題,其實促成這次蹲點很大的功勞是因為蔡修女、以及輔仁大學偏鄉服務團隊的大力推動,修女也曾跟我們說過他想幫助六龜這個地方家境比較貧困的孩子,至少讓他們能夠讀到高中畢業,我們希望能夠將國中生參加遠距課輔之後的成長展現出來。短短的兩周對這群國中生來說或許沒有很大的幫助,但重要的是這些輔大老師們能見到自己的學生,這對他們進行遠距課輔課程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他們早就已經脫離了虛擬的感情,他們的師生情感及課業除了靠網路維持,每到了暑假或是寒假還可以見到面,這一連串的循環,跟一般的夏令營或者是偏鄉團隊不一樣,不是一兩周的事,而是兩三年的事;而對於接受輔導的青少年,這會影響他們成長,在大學生的模範之下,他們會了解讀書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環境。就算這兩周的蹲點過去了,但我們不會是孩子們的過客。
作者小檔案
我叫郭薏珊,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是「淡江之聲」的助理,未來應該也朝電台前進,但我很貪心,不時想跨足影音領域,所以也對拍片充滿熱情;更貪心的是,我還喜歡音樂,會打一點鼓和彈一點吉他。其實最想學會的是選擇一件事情專心,因為我知道這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