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永樂社區 - 黃奕函

蹲點,蹲得越低,跳得越高。出發前,我是這麼告訴自己的,但究竟什麼是高?我要的高究竟如何定義?在我決定出發前往蹲點後,這些問題逐漸冒出來。

 

二零一二年的暑假,我即將升上大學三年級,我自認是個青春與成人的交界,在過去大學的兩年之間,我們可以擁有勇敢做夢的機會;然而,在未來的兩年,我能預期我將面臨人生的十字路口,將要為自己的未來盤算。就在這樣的交界之處,我選擇了讓自己再次找回漸漸世故的心,我去了蹲點,與其說是蹲點能讓我永保赤子之心,還不如是蹲點給了我一次機會重新認識自己內心的小男孩。

 

在鄉下長大的我,對於都市人們口中的「偏遠地區」並不陌生,因為那就是我從小成長的地方,到了大學,隻身前往台北-所謂的都市,展開了異鄉求學的生涯。過去,總期盼有一天能夠到達人人讚譽為人文薈萃的台北;如今,我逐漸習慣在台北的日子,開始適應這座城市,並且當我回到台東─我的家鄉時,產生了陌生感。問題在哪裡?

 

十五個在屏東林邊永樂社區的時光,我有所體悟,每天都在思想上有了更進一步的成長。這些成長來自於對生命的體悟,更是永樂給我的。「蹲點」美其名是讓大學生有機會體驗偏鄉的生活,縮短數位差距,我們以志工之姿進入這些偏鄉,進行自以為是的志工服務;但其實,他們給我們的,遠遠超越我們能夠給予的。

P1030819.JPG

紀錄片,紀錄的影片,有人說紀錄片就是架著攝影機,讓生活在鏡頭前幕幕跑過,也有人覺得紀錄片是用導演的觀點拼湊出盡可能的真實;其實所有的紀錄片都帶有導演的觀點,沒有所謂的客觀,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因此,在我眼中的紀錄片是在生活中發現生活,可以是發現生活中的一種態度,也可以是發覺生活中的一種生活方式,更可以是探索出生活中的些微變化;但前提是一定要生活,生活在一起,紀錄片與劇情片的最大差距應該就在於被攝者與攝影者之間的關係吧!

 

目前的我,不敢以紀錄片工作者自居,事實上也真的不是如此,只是在邁向這個目標的同時、在紀錄的同時,明確的目標時常會被混淆,究竟什麼是我要的真實?因為在生活的當下,每一刻都太過清晰、太過真實,以致於我忘了如何拼湊、如何還原真實。在一連串追逐真實的過程之中,偶而會迷失,但我認為紀錄片最迷人的地方就是在於,即便如此,仍會陷入追逐的旅程。

 

二零一二夏天,我在這個社區生活了十五天,是什麼樣的力量讓這短短的十五天成為永恆的記憶?我想就是這些幫助過我們的人,熱情的人們。

作者小檔案

黃奕函
政治大學

第一次嘗試社區關懷的紀錄片,在生活當中發掘題材,品嚐一個從未擁有過的感動,認真感受到,只要用心,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會成為美麗的邂逅。

喜歡說故事,喜歡說動人的故事,首先要感動自己,並不是說故事的技巧的純熟,而是故事本身的純粹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