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鐵份部落 - 郭嘉錡
今年,對我而言是身為學生的最後一個夏天,不希望如往年般只剩下打工的規律生活,所以決定打破這份寧靜,走出自己的舒適圈,想要在最後一年的炎炎夏日裡,盡情揮灑汗水、享受陽光、品嚐空氣,於是在盛夏來臨前,與「蹲點台灣」邂逅了……。
從初審、複審到錄取的過程,我們最終獲得去蹲點社區的「機會」,而「命運」把我們導向了花蓮的鐵份部落,過去的生命經驗讓我有機會駐留花蓮,沒想到透過蹲點,與花蓮又有了新的連結,也迫不及待能夠再踏上那片讓我醉心的土地。乘上開往花蓮的自強號,我有些忐忑的望向窗外,帶著既興奮卻又陌生的心啟程。一到玉里,不知道是不是錯覺,總覺得這裡的太陽與臺北有著不同的溫度,刺眼卻不會有傷人的氣息,空氣也瀰漫著純淨的味道,好似這一切的和諧都像是在迎接我們到來,平衡著我們來到異鄉的那份緊張。
蹲點的理念是「一手服務,一手紀錄」,也許是為了呼應我們就讀的科系,於是被指派為「長照組」,負責文化健康站裡的事宜。進到社區後,顛覆了我許多的既定印象,印象中長者的形象應該是有雙看透世俗的眼神,對生活的熱情不如從前,沒想到卻是一群亞健康的長者,儘管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歲月壓迫的痕跡,仍然懂得把握當下、知足常樂。
這趟為期十五天的社區服務,過程中有喜有悲,五味雜陳的情緒增添其中,讓這份回憶顯得更加有份量,喜的是對於社區的一切新體驗,諸如:第一次參加豐年祭、到不同人家去蹭飯、製作杏仁瓦片協助義賣、頭目親自教我們講母語等等,這些美好事物,都將成為我在鐵份停留過的證據;悲,一半是捨不得「離別」,要告別把我們當成自己孫女的阿公、阿嬤,也要告別這裡美不勝收的山景、稻田還有天空,另一半則是相處之道,每件事都有一體兩面,而大家也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如此一來視野不但狹窄,認知的世界也很受限,於是我們秉持著蹲點的意義:「當你蹲得越低,才能夠看得越高。」,我們不必當隻手就能掌握天的大樹,但是一定得懂得樹芽的謙卑。
先特別感謝與我朝夕膩在一塊的夥伴,半個月來我們背著相機、扛著腳架遊走在部落裡,我的夥伴是個很值得依靠的人,行動力比我高很多,所以互補的我們搭在一起,就蹦出了許多新滋味。
這次「蹲點台灣」的十週年,讓我們有榮幸能夠與5%的設計師一同合作,我們打從心底要感謝設計師夫妻,出發前就很積極也很衷於這次的設計,到部落時更是關心我們的吃住。最後,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給予的機會,若是沒有通過複審,不僅沒辦法參與到基金會提供的兩次訓練,更不用說也踏不上鐵份的土地,因此,感謝一路上不管好的壞的每個遇見,都會是值得保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