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屏東東源村 - 黃若涵
【楔子】
2015的夏天,來自建築系的兩個女孩,
因為蹲點相聚,與東源相遇;
體驗,記錄,反思,
記錄片遇上建築,
無聲的默契,未完待續
【關於,服務】
挖土、兩個建築系的小女生、熱血的、甚至是倒幫忙的,
這是大家對我們的第一印象。
堵水、營火、野薑花、年輕人、星星、檳榔,
這是我們對東源的第一印象。
還記得那天搭了八小時的車,到了這裡,
時間過得好快,23天轉眼間就過去了,
回到白浪生活圈的那一刻,一切彷彿是做了一場夢…
不習慣、不適應、捨不得。
參加蹲點,進到東源。
旁人的眼裡,
兩位建築系的女生,帶著專業,進到部落裡服務,蓋房子;
在我們的心理,應該要是,
兩個建築系的女生,帶著期盼,進到東源,遇見了像自己家人一樣的朋友,
大家為了共同的目標打拼,朝著同樣的方向前進,
青年會所是一個精神的中心
就是當我們看到會所的時候
你就會想到
我們為甚麼會有這個會所存在
他就是要凝聚大家的心
然後用自己的方法
自己的能力
去為部落多做一些事情 -孫銘恒
用鋤頭、竹子、葉片,以生態工法堵水,
用鏈鋸、氣槍、砂磨機、殺蟲劑將原木處理成材並養護,
用釘槍、角材、墨線、白膠,以專業的指導和生疏的技巧拼出床板,
用拌板、水泥、補土、油漆、松香水為會所穿上新衣,
用「原住民的方式」去思考,不求別人看到,只求趕快做好 -劉伯賢
「就是來倒幫忙,剛開始會有這種想法,後來是看到你們很積極,就這兩個小女生很不錯,做事的態度很積極,100分」 -邱大帥
「不錯阿」、「漂亮」、「110分」。 -王帥
100分的高分,110分的肯定,
在東源的日子裡,受到的照顧遠比服務多更多。
在這裡所做的這些事,對我們來說都是新的學習與體驗,
與其說是帶著專業來服務,不如說我們是帶著期盼來學習。
【關於,記錄】
記得那天,帶著期待的,緊張的,興奮的心情踏進東源,
剛到的幾天,我們沒有急著架起攝影機,
仔細的觀察並熟悉環境,深深的感受到每個人的心思都很細膩,
這次的蹲點,我們整整待了23天,
期間珮如和我們說過幾次,不要因為覺得一定要做完所以才留下,
但在我們的心裡其實是,這8天個案的存在,不是因為壓力,而是一種融入。
在東源裡的第3天,夜裡拿起DV互拍,
兩人不約而同的感覺到自己已經開始捨不得離開,
進到東源,有種回到家的感覺,
踏入水上草原的瞬間,我們不再是遊客,
熟悉的事物,難忘的臉孔,在剪片的同時,
層層的,浮現在螢幕中,腦海裡,
一切彷彿才剛發生,
回到白浪生活圈的那一刻,一切彷彿一場夢,
不習慣,不適應,捨不得。
第七屆蹲點東源得大賞這個目標,
並不是為了想完成什麼大事,
而是為了喜歡的人,在乎的事。
逐字,稿;雜亂的,有序的思緒,反覆交錯。
短短的十五分鐘內,有太多的故事想說,太多的事件想放,
最有趣的是,排出來的主軸和原先想的完全不一樣,
不變的是那顆想把片子剪好的心。
對建築系的我們來說,拍紀錄片是初次體驗,
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有這個機會,站在不同領域的舞台上做這麼有意義的事,
認真來講,過程中心目充滿忐忑,
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主軸方向不夠明確,呈現的不夠深入,
最害怕的是當初在原民台訪問中挖的坑太深,讓大家失望了。
【關於,一體兩面】
蹲點期間,得到最多的是體會
譬如支持、譬如關注,當“傳”斷掉了,哪來的”承”?
現在這個時代,太多人眼中只有自己。
相處久了、了解多了、免不了的磨合。
是誰,能把持源動力匯聚,不再各唱各的獨角戲。
很多時候,用想的往往比做的快,
又有的時候,外表或許不能夠代表一切。
蹲點,不僅僅是蹲低一點,而是要懂得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眼前的事物。
在我看來,沒有所謂舒適圈,只有發自心底的認同。
先入為主的置入,絕對不是蹲,更不適於點。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互相的,沒有絕對,
反思,是做很多事的準則。
在青年會最重要還是要得到認同
一直想要
就是把整個部落的氣氛氛圍能夠再像我們以前麻里巴那種團結向心力
那個氣勢真的是人家看了也嚇一跳
而且又說實在,在南部地區有真正在做這種
能夠做得出來的只有我們東源麻里巴 -王帥
作者小檔案
差不多的時間,不變的路線,一如往常的通勤;
抬起頭的瞬間,相同的地點,異於平常的畫面。
我,黃若涵,來自彰化,喜歡紀錄,喜歡建築,
喜歡走在這條看似相同的人生道路上,細看不一樣的事物,
建築是種來自生活體驗的呈現,體驗、記錄、反思,
今年夏天,記錄片遇上建築,深信在未來,無聲的默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