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楓林教會 - 陳泓瑋

以前,從沒想過除了求學階段外,可以居住在一個地方達半個月之久。深深體會當地的民俗風情,因為陌生感到新鮮,新鮮產生醞純的情感,說十五天能帶來甚麼,回憶卻塞滿整個行囊。真想好好的再一次體驗那段「蹲點˙台灣」的美好,體驗那段與小朋友追逐說著童言童語的時光,體驗點著蚊香哼著吉他小調夾著鮮食的夜晚,體驗那不需要鬧鐘響聲卻可爬起床頭聽清脆雨聲的早晨,體驗、體驗……,種種的第一次。

 

無奈若要重來,也許就不那麼新鮮有趣了吧!跟期間所拍攝的紀錄片相似,錯過了精彩的談話就不能再重來,儘管立好攝影機麥克風架設好腳架,所訴說的話語不變,當時的情感卻已不復見,實為惋惜。

 

時光若能倒轉,或許每件記憶也就不值得提起珍惜。

 

每天,人們庸庸碌碌來回奔波,到底是在追尋甚麼?是那隻隨著夢想翩翩起舞的蝴蝶,還是那張張編號各異的鈔票呢?答案就在找尋解答之中。城市有鬧街的忙碌無奈,鄉下有著村落的農閒無聊,此一時在追求甚麼卻也掉入黑漆的泥淖中,庸庸碌碌地過完每一天。

 

在楓林,不同於其他排灣族原住民部落,在這可以比擬跟美國一樣自由的國度,沒有像傳統英國的保守封建,只要夠努力就能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教會在這所扮演的是怎樣的角色?課後的安親輔導、音樂才藝團契、宗教品格培養、傳承文化教育……,牧師與師母撐起的教會像是個多元複雜的學習中心,很難想像單單兩個人卻能拉拔無數個楓林部落的小孩,以及山腳下楓港地區的小朋友。到底是甚麼力量在他們背後推動著?在蹲點的兩個禮拜,我仔細地推敲尋找,不難發現就是一種愛,一種當付出會比得到更加快樂,不會斤斤計較這份付出能帶來多少的回報,多少的投資報酬率,或許就能體會到這種微妙的愛。

 

這半個月來,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不少,像一般人以為能參加教會課輔、夏日學堂、團契活動,必定家庭的成長背景或身旁的長者跟基督教有著密切不可切割的關係,但在這不管是信仰任何非基督教宗教家庭的小朋友都能自由參加,不因自己的宗教而受到任何拘束,教會總為你敞開大門歡迎。

 

期許自己,有一天能夠不僅僅是為自己在過日子,而是當工作付出時別人也能受到一些益處。這顆種子在今年夏天「蹲點˙台灣」時種下,期待著他成長茁壯!

作者小檔案

陳泓瑋
嘉義大學

我是泓瑋,來自台南,即將升上大學四年級。喜歡靜下心閱讀、欣賞某些事物,也喜歡自在的冒險生活。記得當時,是在一兩年前發現有「蹲點‧台灣」的活動,仔細地閱讀推敲報名表上內容,想報名的意念佔據了腦海所有空間,但早已錯過了報名時日,心中不勝惋惜早知道早知道早知道……。此刻起這顆種子埋藏在腦中,期許有一天能夠在「蹲點‧台灣」中發芽。上了大學後,冒險也許就從這起跑,這幾年完成單車環島14天、玉山前峰主峰登頂、日本九州本州北海道大縱走……「生活的目的,不就是不斷的嘗試再嘗試,寧願做了失敗而難過,也不要因沒去做後悔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