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屏東永樂社區A組 - 賴亞琪
「南風若透,蓮霧著甜」這是流傳在林邊的俗諺,我們蹲點的社區是位於林邊鄉的永樂村,當地有著聞名的「黑珍珠」。十五天下來我們也以永樂村為中心拓展活動範圍,林邊鄉主要分為蓮霧和魚塭養殖兩部分,他是台灣本島管轄區域最小的鄉,卻有三分之一的土地低於海平面,深受海水倒灌及地層下陷其害,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更是造成極大的傷害。以上這些都是出發前從網路得知的資料,這些文字和歷史照片,加上自己的認知體悟又會是什麼樣的故事呢?邊收拾行李邊這樣想。
做農永遠是看天吃飯,年年都得看老天爺的臉色,這是每個農家都會遇到的課題。八八風災過後,林邊大部份的蓮霧田都深受其害,堤防潰堤後的泥沙幾乎把蓮霧樹淹沒,水退後的淤泥讓蓮霧農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清理。蓮霧的種植,需要花四到五年的時間,才會有較好的收益。這是他們的生財產業,教人莫可奈何。
梅姨:「當時我坐在這邊望著蓮霧園,真的不知道從何開始。你知道嗎,三個月的時間真的很無奈、束手無策。」
蓮霧樹受到淤泥的摧殘,地勢較高的幸運農家整頓後多可以繼續耕作,而在低窪地區的蓮霧農,可以選擇填土把地勢填高,或是近年來政府提供的新選項—養地種電,也就是說,可以將農地租給太陽能廠商得到租金收益。這幾天我們在蓮霧園穿梭,都會看到一大片太陽能板、一大片蓮霧園的景象,心裡納悶著,是什麼樣的動機和情感可以讓繼續種植蓮霧的農民,有這樣堅持的動力?對於年過五十的農民而言,將土地租給廠商,一租就是二十年之久,豈不就是一輩子嗎?
劉秀梅,是當地的蓮霧農,我們喜歡叫他梅姨。一大片的蓮霧園都是她一個女人家照料,周圍的田地現在都已變成太陽能板,只有她仍繼續照料著蓮霧園。
「其實我後悔死了,看到隔壁的人都可以靠太陽能板租金賺錢,不僅輕鬆又穩定。」梅姨坦白這樣告訴我們。當初梅姨也一度有把蓮霧園租出去的念頭,但一想到自己耕耘幾十年的地要出於他人之手,真的忍心嗎?於是打消了念頭心想,與其等待太陽能廠商進駐,不如將荒廢的蓮霧園重新整頓再出發。
「蓮霧就是我的一條生計,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樣。」幾十年來,梅姨靠著種植蓮霧養家,丈夫和孩子們都在外地工作,唯獨她一個人在這片蓮霧園奮鬥著,即使八八過後種植不易,卻也不捨將它假手於人,年復一年伴著梅姨、最讓她牽掛的還是這片蓮霧園。蓮霧重新種植需要花五年的時間,才能達到最好的效益,今年是八八風災第五年,大家都期待著豐收的日子。
「把它整理好了,我現在就可以享受豐收的喜悅!值得啦值得!」我想這是每個農家的心情寫照,儘管受到摧殘,仍是含著眼淚笑一笑,準備復耕!
在林邊,有許多像梅姨一樣的農民,微笑和豁達背後藏著一道道創傷疤痕和無奈。時間會修復風災後受創的土地,卻難以修復曾經在這場災難中度過的人心,即使如此,他們仍選擇在這塊土地上,堅持大半輩子的志業。我想,這塊土地孕育出的黑珍珠,正是他們堅持的心所結成的果、造就的甜。
作者小檔案
臺北人,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廣電系廣播組四年級。在都市,可以當腳步最快、最忙碌的女學生;在鄉村,可以上山也可以下海,像個土生土長的野孩子。他們都說,我有很大的嗓門和很爽朗的笑聲,喜歡有溫度的文字、影像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