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 李 柔
從台東回來後累躺在房裡的床,閉眼回想最初和蹲點結緣的意外,還是忍不住會笑,完全就是一頭栽的意外。已經忘記是在什麼地方看到宣傳海報了,因為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標語:一手服務在地、一手記錄感動。在完全不知道那會是什麼樣貌的情況下,就找了認識不久的朋友瑞敏一起加入,還記得開口邀請時,她不囉嗦就這樣一口答應,但願她沒覺得我這做朋友的簡直是在推她入坑哈哈。
雖說名義上是要關注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實際到了當地,更像是我們感受了整個土坂部落,不僅僅是名稱,而是一片土地,以及在一片土地上真實生活著的人們。南迴協會就像是除了頭目家之外的小小活動中心,關心部落的人們聚集在一起,許多不可能的事物因此發生、發光與發熱。而就位在協會對面的土坂方舟教室,是我們最大的收穫來源。
在頭三天不拿起攝影機的日子,我發覺的確就像徐超斌醫師所說:「所有的偏鄉都一樣,年輕人都在都市工作, 部落就剩下老人跟小孩,那老人需要的是陪伴跟關懷,小孩子需要的是教育。」以一個外地人觀看的角度而言,值得被看見的議題與對象很多,都有其重要的價值,最後我們選擇方舟教室的孩子們作為拍攝對象。下決定的關鍵說來又是另一場意外,在拍攝進行中,我與夥伴常常在空檔或是走路時,進行影像的思辨。我們反省自己不該用都市的生活標準以及價值觀來看待部落的事物,這裡最不缺的就是用錯地方的同情與過多不必要的捐贈,人們太習慣將自己所認知的生活想望強套於他人上。
為了實際真切的瞭解部落最需要什麼,我們土法煉鋼的開始訪問大人與孩子們,蒐集大夥的答案。最終的歸結出兩件事,一是對於傳統文化面臨時代的衝擊,原來族人懷抱著相同期盼,共同期盼文化傳承不間斷。可惜的是老中青三代因為經歷的時代不同,各有各的作法,才導致彼此的誤會與摩擦。最令人驚喜的是孩子們的答案,在他們對未來的想望中,早已將傳統文化深深放在裡頭;二是每個身在部落的人,都感到幸福,高得驚人的幸福指數。若將這個問題拿來突襲身邊的親朋好友,得到的數據往往是令人失望的。
收穫季慶祝小米的豐收,而這幾年最棒的是,能慶祝的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部落所灌注的活力、孩子們為部落跳舞奮力的模樣,我們也跟著族人一起吼:收穫節快樂!
作者小檔案
我是李柔,來自政治大學傳播學士學位學程。成長於節奏慵懶的台南,養成了渾身慢步調的生活方式。喜愛踏入他人的生活圈,旅行是一種方式,蹲點當然也是。儘管慢熟,卻慢慢適應,最終慢慢愛上,做志工收穫最多的是自身,講個好故事感動最多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