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台南菁寮村 - 劉馨宜
我們回到家了。
離開菁寮一個多月,每天,邊剪輯紀錄片邊看硬碟裡滿滿的照片和影片、看著孩子們在課輔班寫的學習單、看著自己小麥色的皮膚、聽著自己不斷冒出台語的台灣國語、吃著阿公阿嬤種得絲瓜和破布子……我們的心還在台南、還在教會、還在老街、還在阿公阿嬤家,還在菁寮的每一個地方。
嘉南平原盛產稻米,在後壁區處處可見綠油油的稻田,這個村落的人事物都像稻米一樣黏,牢牢的黏住我們的心。我想,蹲點十五天雖然短暫,我們更難保證能為孩子的生命帶來多少改變,只願,自己是一個良好的「陪伴者」,能夠看見孩子真實的需要,而非施捨式的給予。
還記得第一天,兩個大學生懷著緊張的心情、帶著重重的行李一路向南,長程火車上的忐忑不安,瞬間在牧師帶領禱告下的第一頓晚餐獲得撫慰;記得那時的我們像隻小貓,怕生、帶著防衛心,卻又期待著接下來的生活。晚上抵達接待我們十四天晚上的阿公阿嬤家,兩位老人家的好客和熱情讓我們倍感溫暖。老式三合院設備小巧而溫馨,彷彿回到自己的阿公阿嬤家。
教會暑假課輔班不打烊!第四天因為牧師娘有事外出,兩個菜鳥第一次為孩子們上課,儘管以前有為孩子課輔的經驗,但蹲點之所以特別就在於這不是營隊,沒有制式的時間和課程安排,也就是說我們得具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淹」的應變能力,隨時彈性調整!
我永遠不會忘記孩子們在「我是菁寮小記者」課程中,男生們表達對教會的感謝、女生們彩繪下心目中最美麗的菁寮國小。當所學專業能實際應用於教學中,那份感動真是無法用言語比擬。我們的影片中記錄下兩位女孩羞澀的「菁寮小小記者」初體驗,女孩們面對鏡頭有些緊張,依然鼓起勇氣,驕傲的介紹自己美麗的學校。
第五和第六天是在菁寮的第一個周末,週六少年團契和周日禮拜讓我們看見教會在社區極大的影響力。看著牧師、牧師娘忙進忙出,為教會奉獻大半個青春的身影,感受著社區長輩、孩子們對教會的尊敬、信任和依賴。教會,是社區非常重要的情感凝聚地,一個教會寄託著社區老少婦幼的心,一份真摯而單純的情感。
第七天到第十一天,是菁寮教會暑期課輔班最後一個禮拜。菜鳥大姊姊陪伴了孩子八堂課程,課程內容從生命教育、創意思考到英文唱跳,雖然我們的教學有點生疏但都是很用心準備的喔。親愛的孩子,雖然八堂課能帶給你們的不多,但願這棵種子能慢慢萌芽,並陪伴你們成長,或許有天你們會回憶起今年夏天、回憶曾經出現在你們生命中的大姐姐、回憶起課程中的故事或一句話,那就已經足夠了。
第十二天和十三天是我們在菁寮最後一個周末。
永遠永遠不會忘記「刮鬍泡生日趴」和「水球大戰」!看著照片中狼狽的兩個人,回憶起追逐聲、笑聲和難忘的冰涼感……拋開一切的煩惱和壓力,我們徹徹底底地融入在孩子中。原來,當一個陪伴者不難,只要你願意用心真誠傾聽,所得到的回饋是無可計量的。
最後兩天,我們跟著阿公阿嬤去了田裡。看著老夫老妻互相扶持的情感、聽著阿公阿嬤與我們分享大小事、享用著阿嬤的好手藝、把玩阿公得意的聖經收音機、感受著老人家待我們如親生孫女……。阿公阿嬤,能遇見你們真是我們最大的福氣,真的好尊敬您們的善良、謙卑、大方和熱情……兩個年輕女孩沒什麼能給您,只希望您們好好保重身體,我們會再回去看您們的。
第十五天早晨,我們帶著六條菜瓜、四袋破布子和一大包肉鬆,含著淚水離開了阿公阿嬤家。還記得牧師說:「你們不能哭,因為你們哭,阿嬤也會跟著哭,阿嬤很感性的……」下午,我們在教會孩子們上紀錄片課程時,悄悄地離開了。
由衷的感謝「蹲點‧台灣」計畫、感謝菁寮教會、感謝在旅程中遇見的每一個人。讓我們學會放下都市中緊張的生活壓力,蹲下身子踏踏實實的感受最樸實簡單的快樂。這幾天,我們看見了許多無奈、悲哀,卻也看見了勇氣和堅持。離別雖然令人不捨,但或許短暫分離是為了讓彼此放膽追逐夢想、讓彼此離夢想更近一步!期待下一次的相聚,你我都成為更好的人。
半個月,心又重新洗滌了一次。
作者小檔案
我是馨宜,來自輔大新聞系,一個喜歡嘗試很多從沒做過的事、容易受小事情感動的女孩。記錄,說不上難卻也不簡單,簡言之紀錄是一種生活美學。看似平凡的每一天,其實許多感動蘊藏其中,只因我們太忙總是忽略了。對我來說,世界太大太美太多未知事物等著我們去發掘,當個「低頭族」實在有愧於生活在美麗的台灣!我享受被世界擁抱的感覺,並捕捉感動、心情和片刻的凝結。「蹲下身子,看見不一樣的風景」,一次又一次的志願服務過程中,我在許多人口中的感謝、臉上的笑容找到了不一樣的自己。開始學習,以謙卑又溫暖的心看待土地和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我最大的心願,莫過於妥善運用新聞專業,深入追蹤報導在地小人物、小故事,給與發聲機會、平等教育資源;絕無法忍受,非主流事物被社會的洪流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