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永樂社區A組 - 區家頤

說起來這也是一段心境曲折的過程。

我和亞琪是認識了九年的朋友,一直以來我們交換著彼此對於自己學習領域的看法,相信並且想像著摯友在她的那塊天地堅持初衷,努力從一點點累積而來的能力中實踐想法。當她找我一起參加蹲點並說著「發揮彼此所長」時,感覺全身血液被一股正面積極的能量充滿,然後就毅然決定以這個活動當做最後一個暑假的重點目標之一。然而參加蹲點的同學高手雲集,自認平凡的我們原本在複審結束後打算要安排其他計畫了,但最後結果真的讓我們覺得興奮又不可置信,這個過程也讓我們更深刻思考「服務」對我們而言到底是什麼?!

 

第一天,我們拖著塞滿教具和器材的行李來到福記古厝,馬上被熱情的孩子們拉著介紹古厝和蝴蝶園,還和他們玩了一個下午的激烈運動。不斷叫著「姊姊、小歐姊姊」的孩子對我來說其實是心靈的解藥,永樂社區的人們雖然有著濃濃的友善和熱情,但因為台語的障礙和不擅長拍片的自我否定,讓我在前二天的蹲點過的其實並不自在。我特別記得,當亞琪也感受到這樣的不自在時,她跟我說,拍紀錄片真正重要的是那個真誠對待他人的態度,而不只是對於專業器材的操作。我自己也發現阻礙我的並不是語言,而是自己的內心。可喜可賀的是,”肖肖”的本性在那之後就被完全釋放了,之後的每天雖然疲累到一躺在床上就可以睡著,但心裡卻是格外踏實滿足的,載著滿滿的故事和林邊人視我們如家人的感動溫馨。

 

永樂社區已經歷過多次蹲點拍攝,所以在選擇主題上讓我們絞盡腦汁。出發前,因猜測造成焦慮;到達後則是怕趕不上進度而產生焦躁。為了挖掘更多林邊的故事,我們將觸角伸向未知的人物,冒險但刺激,我們跟著農民的作息、天天騎著機車、邊迷路邊往蓮霧園的路上跑、跟著農民們上蓮霧課,也真實地和他們的生活交叉、重疊。雖然初期撞牆撞了無數次,但也因此深入地了解角色們的生活和故事,建立了真誠相待的情感。

  

我的爸爸是香港人,我的媽媽是台灣人,我從小在台灣長大,每隔幾年也會回香港。我說「回」香港,也說「回」台灣,因為對我來說哪裡有家人,哪裡就是家。而這裡的人不一樣,大多農民從小就出生在林邊,種植蓮霧的土地也是承襲長輩而來,即使種蓮霧要冒著入不敷出的風險、得看老天爺吃飯,即使他們經歷了八八風災摧殘造成的損失與恐懼,即使沒有和家人在一起,即使他們還有其他可能的選擇,但他們仍然選擇留在這裡。因為他們愛這塊土地,種蓮霧就是他們熱愛的生活方式。也許這個選擇帶著一些無奈,而且情感這種東西也很難具體說明,但我想他們的「留」,就是基於這份情感的行動,如同蓮霧樹那樣穩穩當當地扎根在林邊。都市街頭人來人往,我們為了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好的教育環境、更好的環境品質而離開、前往另一塊居所,那我們的情感究竟是在何處扎根呢?

 

這一路上,我們接受了許許多多人的熱情關愛和幫助,隨手塞來的水果,為我們敞開的蓮霧田大門,還有數不盡真切的邀約,而且這些感情不會隨著我們的離開而中斷。我不會說蹲點對我造成了多麼偉大的影響,因為所有的經驗和感受本來就是累積並促成了一個人的模樣,然而有機會認識這些善良可愛的農民,卻著實地增加了我對農民、對於這塊土地的體悟,更重要的是,往後的每年,我知道多了一個要回鄉的家:那就是林邊,這個對待我們如子女的娘家。

我的蹲點09.JPG

作者小檔案

區家頤
新竹教育大學

新竹教育大學幼教系四年級。廣東話略懂,不擅長說台語的台北俗,靠著傻笑、按摩、破破的台語,和高唱流暢的台語歌,與林邊的村民拉近關係。喜歡穿著矽膠鞋上山下海、喜歡閱讀旅人的遊記、喜歡聽生活周遭的聲音,也喜歡戴著耳機聽著很沉很沉的音樂,看著路上的行人,覺得就像在看一場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