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花蓮魯巴斯部落 - 蔣艾婕
在蹲點的這段期間看到了很多小朋友各種面向,有些是令人鼻酸有些是令人欣慰,但總脫不了都是單純直接的孩子,常常自無形之中看到他們細微的真實情感。第一個禮拜,我們帶夏令營,兩個最令人頭疼的孩子,用最暴力的方式,說出大人們的問題,明明平常也是最愛湊在一起玩的,卻突然互相打架,一個哭著跑到了室外,默默的蹲在地板,我問他為什麼要打他的好朋友,他說因為他罵我媽媽,接著不語,回過頭來再問另一個人為什麼要罵人家媽媽,他竟回答誰叫他都要跟我媽媽借錢,他家那麼窮我才不要跟他一起玩勒,當下自己也是愣在那,不知道該怎麼解這攸關上一輩的心結,只能對他們說再怎麼樣都不能以暴力解決問題,但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完全無法觸及的,最心酸的是沒辦法幫助到什麼,之後陸陸續續碰到很多類似的問題,孩子其實都是最敏感的。
另一個由外婆帶大的孩子,在看不見的地方被排擠,很多小朋友都會在背後說他的壞話,但他卻默默的都會參加各種志工活動,為了不讓外婆擔心,雖然其他人都會惡言相向,但他常常都是一臉樂觀面對我們,很多事情我們沒辦法改變,只能默默的陪在孩子身旁,即使不說話,也想讓他們知道,還有人會在背後支持他們。
當蹲點過了快一半時,我跟珮如為了相機的事大吵一架,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因為想法不同,在孩子們面前留了不良示範。可是孩子卻沒有因此遠離我們,反而是一個接著一個跑過來安慰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個住在比較山上的一個孩子,平常最愛黏著我,我去哪他就跟到哪裡,聒噪如他,在這時他竟然完全都不說話,只是坐在旁邊看,我問他怎麼了,本是希望不要因為我們影響了他的心情,結果他跟我說,他不希望我們吵架,想要我們都好好的,如果我們不開心那他也不會開心,多麼溫暖的一句話,當下,一整個覺得很抱歉,覺得自己都幾十歲的人了還讓比自己小的人擔心自己,但同時卻又感到很窩心,很慶幸可以遇到像這樣的一個孩子。
一個禮拜的夏令營過去了,突然不用每天一睜開眼就見到小朋友覺得很不習慣,甚至應該說覺得很可惜,可惜相處的時間不夠,能給小朋友的東西太少,但也因此,多了很多時間讓牧師帶著我們去認識魯巴斯,認識花蓮。第一站,牧師帶我們去認識了曹長老,熱情是他的招牌,一連下來幾天,都是曹長老接送我們去各個地方,除了感謝還是感謝,他還載我們造訪他山上的老家,看看夜景,帶我們到處走走,讓我們聽到魯巴斯的遷移史,也藉由曹長老去認識了更多人,整個讓我感受到魯巴斯的熱情,也看到了這裡的居民其實是非常的淳樸。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沙達阿姨和YUKI阿姨,整趟蹲點的旅程裡,如果說牧師是爸爸的話,那她們就好比我們的媽媽了,在這裡最悶的發慌時,YUKI阿姨和沙達阿姨都會跑來跟我們聊天,跟我們講了很多她們家的故事,聽著聽著也覺得很欣慰,會讓人想到江蕙的家後這首歌,YUKI阿姨說她一開始來到魯巴斯時,非常討厭這個地方,覺得這裡很落後之類的,所以常常搬回娘家,但大半輩子吵吵鬧鬧的過去,也慢慢接受了,現在的魯巴斯也不像以前落後了,也幸好愈來愈多人重視到原住民文化這塊,讓魯巴斯這裡成了文化保育重地,聽著聽著覺得很感動,人生就是這樣吧,不停地汲汲營營追求想要的東西,但一生過去了,其實發現自己最珍惜的,依舊是最初的那些東西,最初的情感。
作者小檔案
我叫蔣艾婕,來自桃園龍潭,是個熱愛生活的孩子,個性比較慢熟,但只要熟了,就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平常在學校最大的興趣是和大家一起跳舞,放學了也會騎腳踏車到處走走看看,對世界充滿好奇,認為「這世界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