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台灣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 - 陳妤禎
隱身在台南北區小巷弄裡,一棟看似普通的建築裡傳來陣陣的歡笑聲。這裡是台南黃絲帶愛網關懷協會,對某些孩子來說,是第二個家。由於來自弱勢家庭,背景不外乎是單親、隔代教養、新移民家庭,在缺乏父母陪伴的環境下,黃絲帶提供了課輔班,讓這些孩子們有個地方能快樂地學習、玩耍。今年暑假,我和我的夥伴也在這裡跟他們共度了15天快樂的時光。
暑假期間,課輔班為下午兩點到下午五點,前一個小時是孩子們寫作業的時間,過程中課輔老師們一一下去指導功課,這也是課輔班最安靜平和的時刻。接下來的兩小時有時候會由實習生帶領活動、職業達人演講、體育課、美術課等課程,協會希望透過各方面的教育,讓孩子們從小探索興趣,進而培養專長才處。
這裏的孩子相對於同齡的同學,也顯得更加獨立,或許是小時候的成長環境使然,他們不得不學著照顧自己。在一個下雨的午後,我們和幾個小蘿蔔頭在黑輪攤販旁的小凳子上,一邊大啖美食一邊聊天。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個小孩敘述了自己的家庭,因為父親犯下罪行而坐牢,從小是由阿嬤帶長大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影響下,造成他直白敢言的個性,在一群孩子中就像個大哥,總是能照顧到每個人,也更成熟穩重。如此沈重的成長回憶,他卻雲淡風輕的帶過,聽完讓人不禁為他所承受的經歷心疼。
因為課輔班主要招收國中小的學生,以年齡為分界而形成小團體是常態。還記得第一次見面,就看見他在各團體間都玩得開,總是勾著同儕玩鬧、開朗的大笑,不一會我們就和他玩成一片。因為他喜愛打籃球而加入學校的籃球隊,並利用暑假練球,所以在課輔班不常見到他的身影,但是只要他一出現,總是會為身邊的人帶來歡笑。其實這樣的學生不只他一人,在每個孩子燦爛笑容的背後,似乎背負著沈重的故事,不顧他們的意願就加附在其身上,過程中也許還承受著學校同學的異樣眼光及不平等對待。
黃絲帶協會執行長在訪談中提到,他教導這些小孩的宗旨就是為了不讓他們誤入歧途,浪費了成長的大好時光。在平常的課輔班中都可以看見這樣的教育無所不在,從自己搬課桌椅、洗碗、掃地等做起,慢慢培養孩子們自律,在課業學習之餘,也能自日常生活中提升自我品格。台南市的小小一隅,有著一群老師在努力,無論是舉辦義賣會、在網站上行銷義賣芒果、向企業集資募款,都是為了這些弱勢家庭的孩子們,取得更豐富的資源,讓他們在成長過程中增加自信心,理解自己和一般家庭生長的小孩並沒有不同,同時也了解在這世界上,他們永遠不是孤獨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