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屏東 阿禮部落 - 楊宜蓁

前言

經歷莫拉克風災,族人們回家的路一夕間被摧毀,紛紛遷移至長治鄉的百合部落定居。

儘管原鄉的戶數屈指可數,但道路依然搶修著,花費數年的時間、數億的經費。

規模相當龐大的工程是為了什麼?一個回家的「希望」。

重建的路上不簡單,需跟上時代變遷、又需尋回記憶中部落的盛景,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族人對部落的認同與凝聚......

也許這裡的故事未必能震撼人心,卻有著存在的意義,而這是需被看見的。

 

  ▍台24線終點臨45便道起點

紅門前後有著不同的風景,不只是劃分著台24線與臨45便道的交接處,更是代表著景觀區的成立。

通過紅門來到的是下部落,族人皆以遷離,留下的是下陷的教堂、雜貨店的招牌等,

經過公墓,來到上部落,所剩戶數不多,而最具代表性的也就是傳統領袖家。

家前的廣場乘載著慶典的畫面,家中石板屋想起會呼吸的房子,處於當下卻身陷過往回憶。

 

對於部落的重建,似乎無法在此說完這十幾年傳統領袖以及多位族人的努力,

在莫拉克風災後,道路中斷,幾位族人們翻山越嶺,徒步爬回山上,抱持著不棄原鄉的精神修復家園。

為了保護原鄉這片土地、捍衛族人權益,包基成老師也撰寫了重建綱領,期盼政府正視魯凱族人的心聲,

反反覆覆與族人設想部落的發展、與政府協談,而這一切的努力終究回歸於「文化不滅,原鄉不棄,魯凱永續」。

 

 ▍景觀區設立,對部落有什麼改變?

無法用好或不好來形容,畢竟存在著各自的困難與需面對的課題。

對於災後部落文物及山林資源被偷竊、盜伐,這無法無天的行為卻無法合理的管束,

經歷了長時間的努力,部落與屏科大森林系陳美惠教授團隊的產官學合作,終於成為第一個設立景觀區的部落。

 

景觀區的設立,讓族人有更完善的法制管理這片土地,對部落而言帶來極大的改變,

這片山林有了保護、得以開始發展林下經濟等益處,

但部落卻也變得不再那麼單純,有了公部門的介入,少了過往的那份自主權。

 

這邊想與大家談談,隨著景觀區而來的那道紅門,

因為景觀區的設立,部落有了權力可控管進出的人數,架設了紅門,僅開放預約民眾進入。

那這樣的做法成功的有效管理了嗎?沒有,因為就是會有人私闖。

而這種行為反而增加了部落的困擾,管理團隊無法實質的管理人數,造成極大的問題層面。

所以在此慎重地呼籲民眾,不論是否千里迢迢來到阿禮這個美麗之地,

避免有不當行為的出現,尊重部落也顧慮自身安全。

 

 ▍看見部落的痕跡,聽見部落的故事,感受部落的美好

從部落的每個細節,都能觀察到老人家的智慧與辛勞。

像是我們行走在sasadra古道上時,所踩踏著的就是老人家一層層堆疊成的石階,

我們所穿梭在山林裡,那被雜草覆蓋的每條路,幾乎都是由老人家開闢出來的......

當包家人跟我們分享過往的故事時,即便未曾經歷過,卻彷彿深入其境,

看著眼前部落的景象,每個前人留下的痕跡,讓故事在這片土地裡不斷循環。

 

 ▍帶著部落故事,讓看多人認識阿禮

現今由傳統領袖家族所創辦的阿爸禮握手,透過遊程邀請更多人來場文化交流。

即便大部分族人換了新的環境生活,但由族人、山林所創造的回憶卻不會因此而消失,

那道山的聲音,包覆著過往的生活模式、魯凱文化不斷在山中環繞著,

而這些故事是要來到這邊,才能好好親自體會的。

 

總結

來到阿禮後,逐漸產生了如何說故事的疑惑?

總覺得每個當下故事都產生著,永遠說不盡。

 

阿禮的故事,是由過去、現在、未來交織而成,

每刻都創造著屬於阿禮的精彩故事,

而這是一群人一同創造的。

 

 

 

 

作者小檔案

楊宜蓁
嘉義大學

台南人,喜歡山喜歡海,更喜歡那些不平凡...

享受生活上的成功與失敗,學習看見與感受。

真誠對待周遭人事物,期許能成為他人的光。

走吧走吧!這次跟著我們來去阿禮瞧一瞧,好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