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故事:雲林縣口湖鄉老人福利協進會 - 張郁琪
口湖這片土地上最亮的兩盞燈,無論再忙,都願意停下來照顧兩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
在口湖的短短十五天裡,我們遇見了許多令人難忘的人與事:清晨的海邊、魚塭的大哥大姐、泡茶伯伯……每一幕都鮮明地刻在記憶裡。可是當我真正坐下來,想要寫下一篇屬於口湖的在地故事時,腦海裡卻像潮水般湧入太多畫面,一時不知該從何說起。
思索很久,我決定把篇幅留給在蹲點期間最照顧我們的——總幹事一家。
在口湖期間我們的社區接待人是安祥大哥。第一天因為暫時先住在協會裡面,晚上十點多發現安祥哥還在樓上的辦公室處理一些事,我們上樓簡單詢問安祥哥明天在口湖的安排,沒想到看起來還在處理公事的安祥哥並沒覺得受到打擾,甚至還招呼我們坐下,並和我們分享口湖這邊的特色的美食,並表示未來幾天只要他有空就會帶我們去走走看看吃美食。
閒聊時,安祥哥分享他的返鄉故事。原來安祥哥是在台中的科技業工作,每個月有10幾萬穩定的薪水,本可以安穩地過日子。可是在父親身上,他看見了不同的重量——作為協會總幹事,父親背負的不只是責任,更是一份對地方的深情與牽掛。於是,他選擇回來,選擇在父親身邊,分擔這份沉重卻意義深遠的使命。他坦承一開始回來工作時很不習慣,除了協會中有大大小小的事需要處理,還需要身兼講師到不同據點幫長輩上課,每天都很忙碌,但他說好像他們家都有一個喜歡幫人別人的興趣,即使很累但也覺得很滿足,很有成就感。
在我們蹲點期間安祥哥也是一如往常的忙碌,但他總是在排得滿滿的行程裡擠出一點時間載著我們去體驗牠精選的當地美食,他常說:「搞不好你們一生只會來一次口湖,當然要帶你們去吃在地美食。」於是我們也在他的帶領下嚐遍了當地小有名氣的甘蔗檸檬、特色貝類馬蹄蛤等美食。
而總幹事對我們一直是一個給予很大幫助的在地嚮導,記得第一天剛到口湖安置好一切,安祥另有公事,於是總幹事帶著我們認識當地,他帶著我們在附近區域走走,介紹我們哪裡有好吃的並買了鹽酥雞當我們的下午茶。徒步的時候常常會遇到地居民,居民們會特地停下腳步問候總幹事,一舉一動都是對總幹事的敬重。經過後來的相處及更加了解協會才理解到得敬重從何而來。
在紀錄片的製作過程裡,總幹事更是我們最堅定的後盾,他總是第一個關心我們的拍攝進度與主題。在我們一開始想做文蛤紀錄片,但因為不太了解,不知從何下手時,總是第一個想到總幹事,而在他也會和我們仔細分享很多養殖細節,甚至幫著我們牽線文蛤產業的工作者。總幹事找人的方法也相當有趣,和他訴說我們找不到受訪者的困擾後,他直接走出辦公室,在一家飲料店面前抓了一個認識的人問可不可以接受我們訪問,還有一次還帶著我們去了有養文蛤的親戚家喝茶聊天,順勢打開了另一扇採訪之門。我們能夠順利找到受訪者都要歸功於總幹事的協助。
除此之外,在我們和一位養殖業者約凌晨五點要去魚塭看文蛤的捕撈過程時,總幹事不僅也全程陪伴著我們,甚至還買了早餐給我們。
在口湖的十五天,我們看見的不只是熱情的款待,而是一個家庭如何以行動守護地方、以真心承接責任。安祥哥與總幹事,就像口湖這片土地上最亮的兩盞燈,無論再忙,都願意停下來照顧兩個初來乍到的外地人。
而當我們將這段時光一再回味,才明白這十五天留下的,並不只是紀錄片的片段素材,而是一份深厚的人情與牽絆。或許多年後再想起口湖,我們會忘記那些趕稿的深夜、烈日下的奔波,但一定還會清楚記得,協會裡那一盞永遠亮著的燈,以及總幹事一家帶給我們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