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臺東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 Day 9|靠近的方式

《靠近的方式》

cinavu 意為「用葉子包裹食物」,是排灣族的傳統料理之一。以假酸漿葉包裹小米,中間夾入用鹽醃製過的豬肉,用五節芒包裹後,最後用繩子綁緊,再放入鍋中蒸煮,是許多排灣族家庭從小吃到大的記憶味道。

 

|第一次|
前幾日,照服員突然問我們:「你們有親手做過 cinavu 嗎?」我們一時語塞,仔細一想,雖然來到台東已經一段時間,但其實我們只在活動中看過 qavay(阿拜)的做法,對 cinavu 這道料理完全沒有實際接觸的經驗,不但沒做過,連吃都沒吃過,更別說看過怎麼包,也讓我們更好奇這道料理背後的文化與故事。

於是,我們決定將星期五的課程改為「做 cinavu」,並提前準備好食材:洗淨的假酸漿葉、小米、醃好的豬肉塊,以及五節芒。vuvu 先示範了一次,看起來很簡單的動作,輪到我們上場時才發現其實沒那麼容易,第一次動手做,我們顯得有些笨拙。

首先,把假酸漿葉鋪平在手掌上,舀上一到兩匙的小米,鋪成底層,接著把豬肉塊放在中央,再蓋上一層小米。完成後,接下來的包裹動作才是最關鍵的一步,需用假酸漿葉將整團餡料穩穩包起來,再用五節芒仔細纏繞、打結。 vuvu 的手很俐落,幾下就完成一顆結實漂亮的 cinavu,而我們包的,不是太鬆就是不太會纏繞五節芒,讓我們哭笑不得。

儘管如此,過程中大家都很投入。vuvu 們也非常有耐心,不斷鼓勵我們:「第一次這樣就很不錯了啦!」。對我們來說,這不只是學做一道料理,更像是接觸另一種文化、跟人建立起新的連結。親手去製作其他民族傳統料理,讓文化變得不再只是書本上的文字,而是實實在在握在掌心、聞得到、摸得到的存在。

 

|更靠近一點|
課程結束後,我們仍對 cinavu 感到好奇,便走向教我們製作的 vuvu,想再多問一些細節。講到一半,旁邊另一位 vuvu 突然笑著說:「我家都有種,你們要不要中午來我家看!」我們聽了又驚又喜,也有點受寵若驚,最後決定中午真的去一探究竟。

從沒吃過、沒看過,到親眼看、親手包,每顆 cinavu 不只是我們的當天的成品,更是我們第一次真正走進部落生活的見證。蹲點的第九天,我們學到的不只是cinavu 的做法,而是更靠近這裡的一種方式。

回頭去看,我們這次所參與的似乎不僅是一堂課,更是一種傳承。對 vuvu 們來說,動手做傳統食物,是記住過去生活的方式;對來到文健站孩子們來說,學習並認識這些料理,是一種從生活出發的文化教育;而對我們來說,是靠近這片土地的方法,也成為我們理解他人文化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