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中 天恩社區關懷協會 - Day 11 放慢腳步再繼續

隨著蹲點結束的日子開始倒數,面對設計課程仍一知半解的我們不由得著急起來,雖課程的內容是和社區一同討論,大致也有初步的構想和草案,但面對該如何將概念轉化成有趣的活動、動靜比例的拿捏抑或是孩子最直接的反饋,都間接迫使我們思考這一個半小時的意義。

在初入天恩的前幾天,我們就強烈感受到天恩孩子愛動態多過於靜態,需要短時間高強度的環節吸引專注力,故課程的分配是以簡單講述五分鐘實際操作十五至二十分鐘為主,中間會視情況休息,不過理想歸豐滿現實卻骨感,至今止的三堂課皆在混亂中草草收場,中間劇烈的活動會讓收束階段效果大打折扣,可一旦沒有活動節奏會變得鬆散無力。

昨日上身體界線邀請孩子起身演練時,有孩子喊說「蛤前十分鐘不是才剛動完嗎?」「老師我好累」等等不願意的聲音浮現,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今日進階攝影課上,在已將概念極簡化的前提下,坐著聽的時間縮短,可能才剛坐下不到三分鐘又得再次站起身或動口,注意力和時間被切碎成零散的碎片,孩子積蓄不多的耐心就這麼在一來一往間消磨殆盡,甚至在課程最一開始學會找正確的光源就已興致缺缺。

遇到孩子連理解都不願意就代表整體完全有大幅改善的空間。動確實得多一些,從經驗和觀察的結果即是如此,可過於拘泥於一定要有大量活動的後果讓我們忽略了孩子也需要「等一下」休息的時間,沒有達到期待的做中學效果,反而還本末倒置。

沒有人願意一起,課仍然得繼續。果斷刪除原訂預備需要跑跳的環節,順應想休息一下的大多數,說明完九宮格構圖法後拿出下下策畫圖暫時圓場,順便將上堂課未應用的賓果玩完。值得一提的是無論哪種方式,具體化、簡單化、任務化似乎就是課程成功的三個大法則,具體化讓主題不空泛,簡單化讓孩子可以能直觀聯想直接行動、任務化激起勝負和挑戰慾同時讓每個人都有事可以做不無聊。

蹲點結束前,仍有兩堂課可以嘗試!別拘泥於小節,要靈活的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