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日誌 - 台中 天恩社區關懷協會 - DAY17 裂縫中的我們

 

還記得第一次參加蹲點培訓時,基金會老師和學長姐們特別體醒大家:歷年來,看過太多太多夥伴吵到拆夥的經驗了。當時的淇欣還信誓旦旦的說到「我們!絕對!不會吵架!」

結果,話真的不能說太早。

這 18 天來,我們幾乎形影不離,吃住都在一起,是彼此最緊密的夥伴。但連日的緊湊、堆積的小摩擦,就像不斷加壓的氣球,總有一天會爆。也許爭執的種子,早就埋在一次次自以為處理得很好的決定裡。

昨晚,我們帶著不太愉快的情緒入睡。隔天一早到天恩時,氣氛依舊冷冷的。欣頂著臭臉,轉身面對孩子又立刻切換笑容,但旁邊的課輔老師和夥伴早就看出了端倪。淇則全程低調安靜,兩人就這樣各忙各的,幾乎零互動。

直到下班前,欣終於忍不住開口——
「我覺得我們該談談。」

那是我們第 N 次長談,卻是第一次把心裡的不快說得這麼赤裸。欣非常直言不諱的點出了自己的不快,淇做事時總是習慣單槍匹馬,,什麼都自己扛下來,卻沒給團隊感;而淇則覺得,自己全心投入蹲點,不想增加對方的壓力,卻沒想到會讓欣覺得被排除。兩人來自不同科系,做事風格南轅北轍。一個單槍匹馬、一個習慣拉著人一起衝。

或許,我們在意的重點不同,才讓彼此有所誤解。

我們都明白,對方的初衷沒有惡意,也都知道彼此很在乎這 18 天。只是,累積的情緒需要一個出口。

晚上回到住宿處時,淇紅著眼眶冒出一句:「我覺得你好像一點都不在乎。」欣愣住了,第一次發現原來這件事在對方心裡壓得這麼重。雙方情緒還在沸騰,我們先默契地選擇好好工作。畢竟,明天就是最後一天,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感謝那天的朋友們,在得知我們鬧彆扭後,不斷傳訊息關心,甚至半夜特地送來熱呼呼的宵夜,試圖用食物破冰。其實,哪有什麼隔夜仇。一吐苦水就像戳破氣球,壓力瞬間釋放。接過宵夜,我們「啪啪啪」跑上樓,開啟深夜 deep talk 模式。聊著聊著,兩個人都哭成了淚人兒。但這一次,眼淚後的沉默,不再尷尬,而是一種鬆口氣的平靜。

我們就這樣說著說著,哭了,又笑了。原來,爭執不只是裂縫,它也像一道小小的縫線,把我們縫得更緊。

或許,正因為在乎,才會受傷;而因為受傷,才更懂得珍惜。

蹲點的第17天,我們看見了更不一樣的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