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雲林華山華南社區 - 許文娟

  雲林,是我自己的故鄉。

  知道嗎?

  嘗試著去了解它,才發現其實我對我的故鄉並不是那麼了解。

 

  依舊是我生長習慣的空氣、是我習慣的景象。沒有想過要去改變它,認為這就是它原本的面貌,沒什麼好改變的,但這想法變了,直到我在華山華南遇見這群人之後…

  社區巡迴醫療車,是為了解決山區老年人就醫的問題,如果沒有陳清圳校長和一些無名英雄的努力。司機、油料、醫療所、醫生、藥師…不會憑空出現。有了醫療巡迴車後,這些老年人就不用走很遠很遠的山路下山看醫生,看完醫生再走很長的山路回來。校長說,如果是自己的長輩這樣走路,只為了去看醫生,於心何忍!?從這裡我感受到,只要願意為了別人多想一點,這社會就會越溫暖一點。或許自己的力量不大,但是不去做就永遠不會有改變。

  台灣早就是老年化的社會,不是只有雲林的華南、華山,華南華山只是台灣社會的縮影罷了。年輕人出外工作打拼,留在家鄉的老年人該如何是好?行動不便,獨居老人,晚年時誰都想快快樂樂的安度老年,有兒女在身邊,但好像不總是這樣。在鄉下,老人和小孩是最常看見的,是對土地的依戀、原本生長土地的眷戀、人事物的羈絆,讓他們願意留在原本生長的地方。而留下來之後,不論情況如何,它們都要去承擔。幸福不是只有物質上的,心靈上的富足,才會有真正的喜樂。

  為什麼願意付出這麼多?印象很深刻訪問微風山林的老闆時,(在那裏遠眺整個嘉南平原真的很美),我問他,看到了這麼多人的所作所為,是要出社會後要回到原本生長的故鄉,為故鄉盡一份心力比較好嗎?他回答說:「人口移動是正常的,但是如果你住在一個新地方,你在別人的故鄉努力,別人也在你的故鄉盡一份心力,這樣我們的社會,居住的環境就會越來越好。」他的回答我記到現在,感動之餘,也是這樣對自己說,以後,去參與不害怕去改變,讓自己所生活的地方可以更好。另外,華山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吳登立的夢想之一,就是讓自己的家鄉更好,所以他願意付出,更有一群人一同努力願意讓華山華南這塊地方更好。對這塊土地的情感,在他們身上就可略知一二。

 

  教育,真的可以改變很多事。

  根紮得夠深,才不容易被吹倒。陳清圳校長覺得,要讓學生在經驗中學習,在過程中探索,和真實世界連結。豈不是?第一天我們就跑去溯溪了,對我來說是第一次體驗,這群小朋友,早就體驗過了。華南國小的學生很幸福。小校比較大校的資源可以說少也可以說多。至少,這是國中小只知道國文數學自然社會的我,不曾懂得的新鮮體驗、自由空氣。

 

  本來的我是不喝咖啡的,但在這裡喝了超多超多咖啡,而且還常喝完全不加奶精、糖的咖啡,只是我還是無法分辨咖啡的好壞就是了。咖啡產業,在華山地區從一級到三級產業都可以一起完成。其實一開始並沒有發展完全,只是咖啡名號先被炒熱,後來才慢慢發展開來,中間當然有很多的問題要去克服,從一開始古坑種的咖啡根本就不夠多,到後來小農種的咖啡豆成本太高,沒有業者要購買。介於商業化非商業化之間,華山華南未來要怎麼走?這是當地人會想到的問題。

  真的賺很多很多錢就好了嗎?民宿、餐廳在之前的的熱潮過了以後,人潮不復以往,沒有那麼多的遊客後,才讓他們靜下來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一窩蜂是風潮,但當這風潮過去後,留下的會是什麼?如果不走出自己的特色、如果無法永續發展,就會慢慢被遺忘。標準的台灣旅行模式,去到一個地方拍拍照,然後在當地的市集買買特產,這樣行程就結束了。怎麼讓遊客願意多待一點時間,深入體驗當地的特色?或許是每一個發展當地文化、特色的地方需要思考的。

  蹲點日子中,自己自然而然會成長。與當地的互動、與夥伴的相處。尤其兩個人要去完成一件事,溝通真的很重要,畢竟一個人不是另一個人,怎麼可能知道別人所想的每一件事,彼此需要有包容和體諒,也謝謝藝齡,在她身上,我學了很多。謝謝當地總是給我們溫暖的回應,帶著我們去認識這塊土地!數位化之前,還有很多很多事必須要解決,但我想慢慢的吧!這不是一蹴可幾的,這地方有這麼多人一起努力,變得更好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喜歡看著這裡的天空,期盼著出沒的鷹。遠遠的、高高的,只剩下一點,牠有牠的驕傲,優雅的迴旋,尋找著獵物。在牠的生活範圍裡,自由迴圈。

甚至有時候,下起雨的下午,還會想起那時,滂沱大雨打在臉上的清涼。

作者小檔案

許文娟
政治大學

許文娟,目前是政大廣電三年級,喜歡拍拍照,觀察周遭的事物,享受現下的每一秒,生活就自然而然多了很多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