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三重耕心蓮苑 - 蔡岳庭

在最一開始,我們到的地方是三重耕心蓮苑,我心想:「這不就還是台北,台北給我的映象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隔闔特別大」。第一次與蓮苑的接觸,是在六月初,接近端午節的時候,向他們告知我們將於七月來這裡拍攝,會談非常順利,但最令我感到特別的是,給我們了幾顆粽子,我的感受其實不只有粽子可以吃而已。

m1370436827819_3734404.jpg

我家在嘉義,只要面臨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會出來互相送食物,過年就送菜頭粿,端午就送粽子,絕對不會有有人家裡沒東西吃,雖然上台北之後,那種感覺少了非常多。雖然室友從台灣各地過來會分享一些東西,可是就少了那麼一種更親近的感覺。遠親不如近鄰,大概就是這樣吧。

 

他們給了我一個家的感覺,整個社區就是一個家。

 

我早上會去佛堂裡,看看孩子們的課程,雖然一開始不知道所排的課程是什麼,但我完全不驚訝這些課程絕對不是學校裡有教的事物,我也非常欣賞這些課程。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從南部上來北部讀書的感覺,讓我發現,若是真只有學校教育,那在網路青少年的次文化中所謂的「天龍人」,也一定存在,因為他們不懂得怎麼與人接觸,只對著一台螢幕打字說話。

 

在這段期間中,我和一些蓮苑長大的孩子們接觸。在一開始,我其實對這種教育方式感到有點奇怪,但我會懷疑:「為什麼他們長大之後,還會回來幫蓮苑上課、當助教?」我試著去了解他們,他們跟我說:「只是因為這些老師對他們好,他們對這個地方有感情,想回來看看這特別的環境」,就這樣。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這歌詞已經聽到快膩了,但有這種心的人,至少,年青人很少。從他們口中說出來,我只記得當天我一直想,回宿舍之後,還是徘徊不已,只因為我又重新開始回想,生命中幫過我的每一個人、他們對我的用心,到底是為了什麼?我長這麼大,是不是應該回去給他們一些回饋,就如這些一直不斷來蓮苑幫忙的年青人?

 

我給自己一個總結,雖然從他人反射回來的思考,是我需要去給之前的人一些回饋,但他們並不奢求。若是我能轉過身,幫助下一個人、把這份情傳下去,他們會更欣慰。

 

付出的人那麼多,知道的人有多少。除了蓮苑裡的老師及青年外,還有餐廳的香積媽媽,及社會企業裡為這個特別的社區學校所付出的一些人。社會企業的生意其實並沒有很好,做了一些小點心,卻乏人問津;餐廳一開始也只用隨喜付費的方式收費。對社會企業來說,幫助社區的人有工作,是一種責任,所以還是需要支出薪水的,一直持續下來,其實收入支出差不多剛好打平,面對經濟不景氣期,也都硬撐了下來。

 

對社會一顆無私的心,也造就出了一個完整的社區。為何說這是個完整的社區,這就像是中國傳統的大家庭一般,整個社區守望相助,給我們看來,偌大的一個社區,就真的不只是社區,而真的是從心底由衷地感受到家的溫暖與情感。

作者小檔案

蔡岳庭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為什麼會來「蹲點‧台灣」?我不喜歡生活在一個被框架架住的生活裡,理工科的我,不是對理工毫無興趣,而是對一板一眼的實事求是,感到特別無助。

我喜歡從任何一個角度去完成一件事,即便這件事我一直重複著做。

我喜歡音樂,因為它有和諧與不和諧;我喜歡演戲,每次的內心話都不相同;我喜歡攝影,從不同的角度,帶給人們的感覺完全不同。我想用我的感受去讓別人感受,所以,我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