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永樂社區A組 - 賴亞琪

蹲點對我的意義是「用另外一個姿態生活,用另外一個角度看世界」

中華電信基金會蹲點的計畫,一直是我大學期間想要參與的活動,在最後一個暑假決定和摯友一同報名。我們分別在廣電系和幼教系兩個不同領域,對我們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可以踏入彼此的專長,也可以一起體驗有別於過去的生活。因此我們選擇屏東永樂社區,結合另外一位夥伴的幼教及藝術專長,一起實踐「一手服務一手紀錄」。

 

「他們的熱情,如同這裡的天氣火辣辣」

從小在台北長大的我,所有的親戚都住在北部,求學期間也未曾離開這個地方,從來不曾體會同學口中的「南部人的熱情」。在永樂社區,我們徹底體會道地人情味,騎車在路上,路邊的阿公阿嬤總會熱情的問:「晚上要不要來家裡吃飯啊?」

 

第一天來到永樂,好客的村民們馬上開始張羅晚上的歡迎晚會,各個有拿手好菜的阿姨們,在廚房忙進忙出,洗菜聲、切菜聲、下鍋聲此起彼落,看得我們這群台北俗都要流口水了,一邊用著不輪轉的台語和阿姨們聊天,一邊當起小助手。當晚會開始時,村裡男女老少都來看看這次蹲點的孩子們「究竟長蝦咪款?」

 

在這個小小的社區裡,大家能夠共同攜手為社區付出,不定期的送菜活動和社區講座,都是永樂人習以為常的生活,但回頭細想自己生活的地方,幾乎每個人都是拖著疲累的身子回到住所,一棟棟地公寓和大樓,不知不覺禁錮彼此交錯的機會。永樂村的蔡玉心村長和我們分享「其實不是鄉下比較有人情味,只要每個人多付出一點、多為社區做一點,都市也可以很有人情味的。」聽完不禁慚愧,回頭一想,這些年來的確從未為社區做過任何事,甚至連社區活動都很少參與,對於自己居住的地方情感只依附於是否便利?是否安全?而漸漸遺忘人類最原始群居互助的慣性。村長這番話,讓我們更細細品嘗這裡的人們,也告訴自己,把這份熱情帶回自己的居住地吧!讓大家都有更多溫暖和人情吧!

我的蹲點2.JPG

「土裡的溫度,來自農人的用心」

蹲點期間,我們拍攝的主題為當地蓮霧農,因此這段期間我們跟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著踩踏在田裡,一日復一日感覺踏實,而透過體驗有別以往的生活方式,也覺得更貼近我的父親和阿嬤了。在尚未搬到大城市前,他們也是作農人,以前只能從他們口中所言去想像,這次的經驗讓我更能感受當時他們的生活。林邊這裡的產業隨著時間更迭改變,現今這裡的農業主要以蓮霧為主,在八八風災過後,許多人的田地遭受淤泥覆蓋,難以復耕的情況下,有些人開始將土地變賣、租賃,但也有些人仍在這塊土地堅持種植蓮霧,儘管付出的心力和收獲不一定成正比,卻還是年復一年地繼續栽種。可以說他們任勞任怨,也可以說堅持背後的無奈無人知曉,唯一確定的是,他們每一滴汗,是對這自己家鄉的熱愛。他們說:「蓮霧樹要在第五年的時候,才會有機會長出更甜美、更多汁的蓮霧。」今年剛好是八八風災過後的第五年,正是期待豐收的時候。

點滴故事10.JPG

「成長總是發酵著」

蹲點過後,不少人問起「你最大的改變是什麼?」想了想,吐不出偉大的字眼,但在這十五天期間的生活經驗,讓我更懂得如何放下原本習慣的生活,而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之後,心胸跟著寬闊,我們也更容易知足了。我想成長就是如此稀鬆平常,即使當下未能立即發現變化,但過往的經歷,總是潛移默化地發酵在未來的日子裡,讓我們去消化、去理解、而更柔軟。

作者小檔案

賴亞琪
世新大學

臺北人,目前就讀世新大學廣電系廣播組四年級。在都市,可以當腳步最快、最忙碌的女學生;在鄉村,可以上山也可以下海,像個土生土長的野孩子。他們都說,我有很大的嗓門和很爽朗的笑聲,喜歡有溫度的文字、影像和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