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彰化路上教會 - 徐子喻

“身為志工的我們,到底能為當地做些甚麼呢?”在出發的前幾周,這個問題不斷蹦出在腦中。

 

7、8月的太陽很熾熱,曬得臉紅通通地,也將心情曬到亢奮的最高點。那是我去到路上教會的第一天。

 

蹲點第一週,蹲點兩個小朋友與交大十一個大朋友相遇了,從不相識到能喊出綽號,從陌生到認得彼此的背影,從靦腆到可以大聲嬉戲。中興在台中,交大在新竹,隔著大大陸地的人們卻可以透過小小的路上教會交會。

 

蹲點第二週,微客志工來到了路上教會。微客是一群很有服務熱誠的人,會一直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我特別喜歡他們每天的心得分享,能直接把感覺到的講出來。有一次聽到他們說,自己的所作所為或許不能改變當地。聽了這句話的我,想了很久,志工身分的我們,又能替當地做甚麼呢?

 

除了課後陪讀班外,教會還有長輩關懷的活動,志工們會一起去獨居長輩的家裡送餐、陪他們聊天。每位長輩的個性不同,有些長輩會安靜地等待你的問題,但是言語中卻透露些關懷的意味,「你怎麼沒有位置坐啊?」;有些長輩會叨叨絮絮地向你訴說最近的一切,那家媳婦、保健政策……有時候甚至會主動握住我的手,和我說話。當阿嬤(我都是這麼叫的)握住我的手說著話時,我有一種「啊,奶奶」的感覺,很像老家奶奶拍著我手的感覺。

 

跟長輩們一起,能聽到一些發人省思的話語。有次,阿嬤這麼說道「我就這幾間房子走走,太後面我也去不了」長輩們的生活圈就這麼小小的,從那條街到這條街而已。也有次,教會同工們是這麼說的「曾有阿嬤記得前幾個月前的志工來找她的畫面,她到現在還是很高興」志工們短暫的停留,卻給了長輩們長期的回憶與快樂。這些體悟會讓我一直思考,思考自己以前從沒想過、習以為常的事情。

DSC_0027(JPG).jpg

頭幾天照著教會的腳步走,之後幾天,為了想跟當地人更親近點,我們開始主動聊天。從一開始連眼神都不敢亂瞟,到後來遠遠地就可以互相打招呼、大聲地聊天,還去人家家中吃飯,我發現,當地人其實都很關心來路上的志工,他們會注意這群志工打哪來、住哪、吃啥、哪群志工比較愛聊天、哪群比較會打招呼……原來我們在他們眼中是特別的存在。

 

除了和其他人接觸,最常接觸的是我的夥伴──宣萍,她和我有著相同衝勁,在路上的旅程中,彼此的理念、想法不斷碰撞,撞出火花、撞出友情、撞出共識。在不斷的交流下,我們更認識了彼此,無論在個人背景、個性、想法、理念。

 

在小小的路上,我有很多感觸,懷念起自己家鄉、懷念起自己老家的奶奶,想她是否也是這樣過生活、想起自己來這邊是為甚麼。許多感觸一下子在腦中跑啊跑的,好像連到了甚麼──「短期志工不能給予當地甚麼。但是志工的目的,是認識這個地區,進而和當地互相交流」好像一下子懂了甚麼,子喻和宣萍、蹲點和交大、蹲點和微客、蹲點和路上。來這麼一趟,不是為了做甚麼,而是要讓自己成為一張白紙,染上色彩、去感受當地。

 

半個月的旅程很快,快的來不及數,就結束了。但是我會帶著這份感動、這份心情,回去積極面對生活。

作者小檔案

徐子喻
中興大學

來自中興大學森林系。是個帶點森林的活潑,加上一點雲朵的隨性,和許多點天馬行空的想像的女孩。喜歡想像些甚麼,然後就去做些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