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屏東楓林教會 - 張品雯
沿著美麗的海岸線,我和蹲點伙伴滿懷期待與憧憬的出發前往蹲點部落,我們的蹲點部落獅子鄉楓林村位於海的另一端,是群山環繞的排灣族部落。八月的屏東有著熱辣的太陽,還有濕悶的空氣,我的皮膚和腳趾都在尖叫著;然而過不了幾天,我們就懶得再塗抹防曬和戴著帽子或撐傘了,我變得越來越像當地的居民,這是種有趣的蛻變與成長,身體在學習適應當地的氣候與環境,我開始習慣穿著夾腳拖與短褲到處跑,膚色由蒼白變得陽光,連在當地的山坡騎機車都從挑戰變成家常便飯,然而這些生理上的感觸都比不上心靈的震撼。
在參加這個活動之前,我曾經不斷地質疑著,為什麼蹲點一定要在偏鄉?難道城市沒有問題嗎?但真正來到蹲點社區之後,我發現,他們的問題也許跟城市一樣多,但不一樣的是,沒有人願意為他們發聲,他們自己也不懂該如何求援,政府設立了許多協助原住民的法案,但可惜的是,沒有人教他們去行使他們的權益,就像是給了他們工具卻沒給他們使用說明書一般,因此競爭力不如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由於我們這次的蹲點拍攝以孩童為主,因此我們特別關注這一個群體,我們發現,他們的課業程度明顯落後城市的學童許多,然而他們卻不自知,導致日後會對社會有極度的不適應,這是一個嚴重的惡性循環。
參與這次的蹲點,我們很遺憾無法給予他們太多協助,但我們希望能藉由我們的紀錄,讓大家認識這裡。這次的拍攝理想是能夠深入當地的家庭,了解居民真正的困難和期望,實地拍攝時才發現有一定的難度,最艱鉅的莫過於和當地的居民熟識,短短的十五天,信任感是非常難培養的,因此有些居民拒絕參與拍攝,有些居民不願意說出真實的想法;當逐漸與楓林熟悉時,我們卻又該道別了。也許當你真正的走進楓林時,會越陷越深、不可自拔,然而若想將最原始的楓林面貌帶出,勢必是需要一而再地探索與培養,沒有人能教導你融入當地的秘訣,一切都需要摸索與體驗,用最謙卑的姿態才能得到最真摯的話語。
我想我還未真正愛上楓林,仍然無法將自己完全地交託給它,因此也就無法得到對方的信賴;我會因為懼怕看到太可怕的原始面而逃避,要知道當明白一切,卻又束手無策時是那麼的無助。我們只有短暫的十五天,他們要面對的卻是一輩子,問題太巨大,而我們太渺小;也許是我探索的不夠深,也許是我的態度不夠柔軟,甚至我可能有著自己都不明白的優越感,這麼多的不足都使我感受到挫折,然而我希望我能夠接受更多挑戰與磨練,磨平我的稜角,也許會有些喪氣,但還不至於澆熄我的熱情。我仍記得參加蹲點的初衷,希望未來仍然有機會讓我繼續挖掘蹲點部落,也繼續挖掘內心的自己,讓自己更加堅強。感謝「蹲點‧台灣」,感謝中華電信基金會,感謝楓林教會與社區的大家。
作者小檔案
我是來自東海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的張品雯,這是我第一次參加中華電信基金會的「蹲點‧台灣」活動。曾參與過數位課輔、偏鄉教育、救護志工等的活動,對於兒童、教育等議題相當有興趣也有熱情。身為一個大學生,我不希望生活中只剩下念書和玩樂,我渴望能與不斷進步運轉的社會接軌,在殘酷的現實中,我們必須不斷地多方面學習才能抓住時間的脈絡,因此,參與此次活動,是為了能讓自己更貼近現實,學習到更廣泛的議題,跳脫自己的舒適圈,在不斷的衝擊中成長,才能為社會付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