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台中天恩關懷協會 - 胡佳盈

緣起:最初的夢想開啟不可思議的旅程

我的名字是胡佳盈,今年24歲,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的鳳梨鄉-北干那那,出生在淳樸村落的我,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僅是成為一個最快樂的平凡人,從來沒有設想過,長大後的自己擁有了進入傳播業為社會群體發聲的夢想。

 

為了追尋夢想,我選擇遠離熟悉的家鄉、家人和朋友,踏上另外一個陌生的國度生活與學習;因為這個夢想,讓我意外接觸紀錄片這個媒介載體,大三一學年,跟隨一位淡水小農生活、記錄的經歷,讓我對紀錄片工作者深感尊敬,更深深地陷入紀錄片令人感動的魔力。這一切經歷是當初我決心離開馬來西亞,赴台展開人生新旅途冒險時,從未預想過的意外收穫。

 

如今在台邁入第三個年頭,掐指算算,再過一年,我即將畢業,這也意味著,我即將和賦予我珍貴夢想的台灣說再見。離別之際,猛然發現,我和台灣的接觸未免也太少、太少了;我對台灣的認識未免也太淺、太淺了!

 

就在我苦思如何和台灣這片土地有更多接觸之餘,偶然遇見了「蹲點‧台灣」這個活動。緣分始於本人出席系上校友會舉辦的活動時,在中華電信基金會任職的宛忻學姐恰巧也參加了本次聚會。在會上,宛忻學姐和在座的學弟妹分享了「蹲點.台灣」的活動訊息,當下一聽,我甚感興趣,後來因課業忙碌而沒了下文。所幸幸運女神沒有放棄我,不久後,宛忻學姐和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帶著更詳細的活動訊息來到淡江,決心不能再錯失此次機會,趕緊在班上找了志同道合的同學-和威,一起報名參加。似乎是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我們竟也奇跡似地一路通過面試,成功獲取「蹲點.台灣」的入門票。

 

如果你以為幸運女神和我們的緣分僅到此的話,那你可能就要大失所望了。因為幸運女神不僅沒有就此告別,還一直陪伴我們抵達服務據點-台中天恩關懷協會,讓我們遇見一群不計酬勞、默默為台中大肚區弱勢群體服務的一群人,他們是最無私、最溫暖、最熱心的朱牧師一家人。

 

天恩關懷協會是朱牧師在八年前召集兒女和媳婦一起創立的,在物質非常缺乏以及社區民眾對關懷協會的創立有所誤解的情況下,日復一年,不計酬勞、不問回報地,資助一個又一個貧苦的小孩,進行課後輔導。平時在課輔中心上課的國小、國中生約有六十名,然而,我們暑期到訪教會時卻只有六名國小生、十幾名國中生。月娥姐和牧師皆坦誠,今年暑期參與課輔的學生是往年最少的。

 

如何突破鏡頭,和小朋友做朋友?

童年在大家庭(擁有8個叔叔阿姨、20幾位堂兄弟姐妹)長大的我,素來喜歡熱鬧、喜愛小朋友,初到關懷協會,就迫不及待地想和這群天真可愛、活潑好動的孩子儘快成為好朋友,但是事情如果一開始就如預期設想地這麼順利,似乎也就不那麼有趣了?

 

是的,一開始我們的熱情碰了一鼻子灰,國小的孩子對我們諸多警戒;國中的孩子則是非常害羞,抵達教會的第一天,只有一位國中的孩子願意和我們打招呼。灰心之餘卻不受打擊,我們不厭其煩地主動和小朋友親近、交談,日復一日,溫情攻勢竟也奏效,小朋友逐漸給我們回應,開始和我們嬉鬧、聊天。

 

由於我在此次服務中主要擔當攝影的部分,和主要進行服務與授課的和威比較起來,我和小朋友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才能親近。猶記得,第一次帶著攝影機和小朋友接觸,是我們到訪的第三天,好不容易會和我玩鬧的孩子,看到拿著陌生器材的我,頓時又開始警戒起來。原本開心玩鬧的孩子,一旦發現握著攝影機的我,便會立刻安靜,然後一直對我投以怯步的眼神,其中有些孩子對我手上的器材,雖感好奇,但卻也不願開口向我詢問。小朋友突然對我怯步的無心之舉,叫我傷心得一度想永遠不要把攝影機拿出來。

 

但是,人和人之間的相處就是那麼奇妙,只要熟悉、習慣了彼此的存在,似乎就能包容對方的一切。而這奇妙的化學反應,就在我連續幾天帶著攝影機和小朋友相處時發生了。原本恐懼鏡頭或好奇我手上器材的孩子,開始不再怯步,開始有人向我詢問:「姐姐,你手上拿的是什麼?」、「你為什麼一直在拍?」、「你的愛好是拍照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在我不厭其煩地解釋後,他們開始自然地對著鏡頭說笑,古靈精怪的孩子還會央求我拍他,若是不理,便會出奇不意的對著鏡頭扮著鬼臉,把鏡頭另一頭的我逗得哈哈大笑。

 

多虧這群純真的孩子,讓我再次感受紀錄片吸引人的魔力。紀錄片超越拍攝,超越構圖與訪問技巧;紀錄片是一個歷經拍攝者與被攝者相互認識與磨合的過程,呈現在攝影鏡頭裡的是雙方當下最直接的相處反應、彼此的信任與感情。

 

因為這群孩子的天真與快樂,感染了參與服務與拍攝的我們,更鼓舞了朱牧師一家人願意堅持照顧這些孩子。日復一日相處下來,我似乎可以了解高齡的朱牧師為什麼願意把頂著烈日回收破銅爛鐵賺的錢,全部用在這群孩子身上;我似乎可以理解朱牧師的兒女和媳婦為什麼可以在沒有薪水可領的情況下,年復一年地把心思花在這群孩子身上。

08.JPG

感想:施比受更有福

在台中天恩關懷協會服務與生活的15天都是快樂和幸福的,而這份愉悅的情緒是天恩的每一位感染我們的。天恩的大家長朱牧師和其一家人,經營著一份最大多數人都不願也無法勝任的事業:無私地幫助社區弱勢家庭的孩子。而這種幫助不僅是盡心盡力,更是需要掏空積蓄才可執行,試問有多少人可以像他們這般無私地對陌生人奉獻呢?儘管如此,朱牧師一家人沒有任何埋怨,在我們到訪的期間,也把我們兩人當做親人般照顧,親切地和我們聊天,熱心地關心我們的起居,並且和我們分享天恩有限的資源。

 

另一方面,我們在天恩接觸的孩子雖然都是來自弱勢家庭、隔代家庭、父母離異的孩子,但是一般我們認知的社會價值偏差,如:陰鬱、暴躁、不禮貌,在這群孩子身上卻看不到,可見得天恩的師長對於這些孩子的教育,的確是下了一番苦心。

 

或許是這群孩子的天真與歡樂、朱牧師一家人的樂天與知足深深感染著我們,因此,在拍攝與服務期間即便是烈日高照,即便是長途跋涉,即便是打地鋪睡覺,我們也不覺得苦,甚至還因為和大家在一起而覺得好開心。足以見得「助人為快樂之本」這句話一點也不假。做好事、存好心不僅會點亮別人的生活,更會照亮自己的心靈。

 

作者小檔案

胡佳盈
淡江大學

來自馬來西亞柔佛州淳樸小鎮。三年前,逃離舒適生活圈,毅然辭掉在新加坡的工作,到寶島鑽研傳播科系,追尋心中未曾抹滅的傳播夢。留台第三年的暑假,和小夥伴約好「蹲點」,體驗不一樣的寶島、最草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