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臺東縣南迴健康促進關懷服務協會 - 莊琬宜

第一天傍晚抵達方舟教室時,孩子們還在上文化課程,還未有接觸。等到晚餐時,在鄭媽(孩子對凱雁老師的稱呼)的邀請下,我們與孩子們一起共享晚餐。餐桌上,兩個陌生人來到,孩子們紛紛好奇的詢問我們從哪來?叫什麼名字?就這樣開始與孩子的第一次接觸。晚餐後,孩子們依序到水龍頭前洗碗,有的孩子還分配到擦桌子及搬桌子的工作。本以為今日就要結束與孩子們第一次的互動時,才發現今晚他們還要練習在小米收穫祭的表演。

 

一個高音的古調開始,就讓我對於這群孩子們的練習感到相當驚艷,沒有其他的配樂,單純清唱著歌曲,雖不明白歌詞的意思,但孩子們的歌聲穿透力十足。表演的孩子們,最大不過六年級,最小二年級,有著接近專業水準的演出,讓我在蹲點期間,只要是他們的練習間,我都會想特別看一下,享受在孩子們的歌聲裡。

DSCN2085.JPG

隔日早上,植物採集課,老師帶著孩子去曙光農場上課,邊走邊認識沿途的植栽或野菜。老師在介紹植物時,也會搭配著排灣族語,讓孩子藉由認識植物學習兩種不同語言。我想這就是一種從生活中,去學習文化的方式吧!語言是文化的根,也是在強勢文化中,最後的堡壘。這樣學習的方式,不僅最貼近部落生活,也能學到新的排灣族語,是相當珍貴的。

 

曙光農場是台東南迴協會裡,較新的組織,農場內種植有機蔬菜和雞,主要的目標是希望未來能將這些有機蔬菜銷售出去。但目前規模及人力的關係,種植的蔬菜目前是提供給方舟教室關懷站用餐使用。孩子們當天也到農場幫忙拔雜草及餵雞,使孩子們能體驗所吃的食物,是農場的阿姨和叔叔辛苦種養出來的。

DSCN1559.JPG

在幾天的相處後,我們漸漸與孩子們熟悉,見面先開始遊戲,或是聊聊天等著一天活動的開始。有幾次活動結束後,孩子們還拉著我們的手要求我們陪著他們回家,還警告我們不能偷跑,就這樣完全被孩子們牽著走。彷彿我在他們心中已不是姊姊的形象,而是他們的同伴。但時間終究殘酷,打從第一天來到,孩子們就很在意我們什麼時候離開。在蹲點第一周後,孩子們可能發現我們和其他團隊來的天數比較長,問我們離開頻率也跟著變多。這段期間方舟教室來了各式各樣的團體,但停留天數都不超過一周。孩子們其實也在觀察,在這來來去去的人很多,遠從各地來辦活動的也很多,但願意再回去看看他們的人,卻很少。我想這樣從相見歡到離別的場景,他們可能早已習慣。最後一天,有個孩子抱著央求著我不要離開時,我才明白他們需要的是很長時間的陪伴,而活動只是點綴和孩子們相處回憶。

 

15天,服務從來就不是我想要做的事,因為我認為我和他們沒什麼不一樣,我只去那裡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怎麼在部落生活。我想在服務前,了解在地是更重要的事,也是最容易忽略的事。

作者小檔案

莊琬宜
東華大學

我有一半的阿美族身分,我不是住台東也不是花蓮,我來自宜蘭鄉村。在我的成長階段,對於自己阿美族文化是團迷霧,似有似無地存在。就這樣我在自我認同混淆時期來到原住民民族學院,讓我不僅認識各族群也認識了自己,彷彿透過這樣的關係,更清楚明白回部落是多麼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