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山美部落 - 陳怡穎

只要有機會,就會讓自己遠離熟悉的地方,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到處奔走。大學的最後一個暑假,親朋好友都問我今年又打算飛到哪個國家去了?不,我今年決定要在台灣打滾,好好認識這片美麗的故鄉。有別於幾個月前參與不同的暑期營隊,短暫而淺薄地接觸了不同的部落文化,這一次我以一種新的角色來到山美,嘗試以感官記憶以外的方式,為這趟旅程寫下紀錄。

 

他們總是會問,這個影片拍完以後要幹嘛?這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就我目前的回答,我想應該是讓更多的人認識這個地方,並且帶入更多學生的新創意與點子,希望能為這個美麗的地方做點什麼。

 

但是,這真的是他們需要的嗎?

 

誠如香港朋友大寶所說,外界湧入了許多的資源想要進入鄉鎮部落,但是對他們而言,他們其實覺得這樣突如其來、對於部落社區本身一知半解的人來說,就好像在「消費」他們,更甚至對他們來講是一種傷害。

 

所以每當我拿起相機,想要把他們的生活錄下來的時候,我總會帶著一種「打擾了」的心態,甚至是當他們邀請我們加入他們的生活,帶著我們到溪裡玩水又或者是到他們的家裡吃晚餐的時候,我一點都不想要把攝影機拿出來,因為只要有鏡頭,就好像又畫出了一條界線,再度表明了我們是有目的的接近。

達娜伊谷溪.jpg

也許是我們不夠深入,不夠透徹認識,在這個時常被無知的外界碰觸的美麗部落裡,我是一個初來乍到的客體,不熟悉的隔閡就如同帶痛的尖銳刺,身體當然在潛意識底下啟動防護機制。所以呢,撇除心理上的各種庸人自擾,走過去、坐下來,盡量地練習說話的藝術。最重要的是,好好地經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把那些擦肩而過的每一刻,拉大放遠,變成人生跑馬燈中細水長流的片段記憶。

 

記得某次在和部落青年劭威聊天的時候,他說到山下讀書的時候,常常有人問他你是混血兒嗎?他覺得這個問題很無言(很莫名其妙),之後還會有人對於他是原住民很好奇,會很想要接近、認識他,但對他而言,能被他認定是朋友的人,都是需要擁有某種特質,又或者是說他覺得臭氣相同的人,他才會接受,不然他會覺得自己一直被打擾。

 

而他也很好奇為什麼我們會覺得現在的人不會打獵?對我而言,我覺得可能就是很少接觸,所以覺得山羌或者野豬之類的生物沒有看過,就是很稀有的感覺,所以在得知他們現在還會打獵的時候,會覺得很驚奇。

劭威.JPG

我想這就是兩個不同個體間交流過程中會遇到的問題,又或者說是在原住民與漢人這樣有歷史淵源的關係之中,常常會有這樣的觀念衝突,因為沒有深刻的了解,只能從聽說來的隻字片語中拼湊模樣,所以稜角分明,出現尖銳的刻板印象。

 

我覺得這個是無可避免的事情,畢竟生活圈不同,然而當你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體驗截然不同的生活的時候,必須保持自己的姿勢,是謙卑而彈性的,雖然過去的成長背景可能讓你無法完全地認同,但是你必須嘗試去同理。旅行可以讓你變成另一個人,而我覺得這是一個必須的過程,因為你需要試著改變自己過去的步調、習性,去觀察去發現,跟著當地的生活紋理探索,才能發現的更多的細節,讓這趟旅行的感覺更深刻而延續。

作者小檔案

陳怡穎
台北教育大學

我是陳怡穎,今年二十二歲,但是我的乳牙還在發育。常常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所以心中的那個小孩從來不曾走遠,反而日益恣意妄為。熱衷於新奇有趣的事情,最常說的話是好無聊與為什麼。不是在尋找樂子的路上,就是已經笑到難以自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