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蹲點心得 - 屏東永樂社區 - 邱麗芸

    林邊,對從前的我而言,是地理考卷上的選項,關鍵字是地層下陷、超抽地下水,旁邊搭配一張掩埋一半的土角厝照片。從來沒有想過我會在林邊生活兩個禮拜,或對這個地方產生情感。

    這個暑假,我正式認識林邊鄉。

    綠油油的蓮霧田,偶爾穿插幾株檳榔樹、椰子樹,柏油冒著氤氳的熱氣。我對林邊永樂社區的第一印象,大概是「平和寧靜的小鎮」吧,街景沒有太多修飾,很直接也很純樸。到了夜晚,古厝的庭院成了鳥兒、青蛙、蟲子的遊樂場,綴以滿天星斗,好不熱鬧!

    我們在永樂社區認識了不少有趣的人們──蔡玉心村長、祐祐、昱安、珊姊、丹慧姊、鄭老師兄弟、朱老師賢伉儷等等,以古厝為中心,宛若一個大家庭,大家在閒暇時前來坐坐、喝杯茶,光影在這裡移動得特別慢,在斑駁的三合院紅磚上留下輕淺的足跡……。

    蔡村長可以說是永樂社區的靈魂人物。第一次見到他時,瞧他面色黝黑、十分嚴肅,一時找不到話題、難以搭上線,我感到尷尬,便草草離開。是甚麼時候變得熟稔起來的呢?大概是每天早上,我起床到古厝外盥洗時,村長總在他的「專屬寶座」上微笑向我打招呼吧。漸漸發現他冷酷外表下有著真率的性格,有時童心未泯,和我提起當年勇、或故意誆我,實在有趣。

    珊姊則是我們此趟旅行的關鍵人物,從行前的叮嚀準備,蹲點期間的疑難雜症,甚至是蹲點結束後的互相關心(哈啦),她都默默地為我們、為活動付出。我和昱臻曾經好奇,年輕一輩其實還留在林邊的不多,珊姊為甚麼這麼決定呢?人生機運使然,或者故鄉的魅力與牽絆,珊姊大學畢業後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永樂社區,從那之後,一直協助社區的營造、運作,直到現在。我想,那是一份很濃厚的情感,永樂社區就如同一手拉拔長大的孩子吧。

    後來,我們認識了在村裡經營精緻排餐店的Karen阿姨,他們不只菜色精巧美味,餐廳裝潢也溫馨有格調。向她詢問為甚麼會在相對偏僻的林邊鄉開餐廳?原來,他們曾在屏東市、東港等地經營過,也做得不錯,然而,「還是想回家」。Karen阿姨一臉認真地看著我,嘴角有神祕的笑,彷彿那是林邊人共有的默契。對於鄉土的依戀。這種情感或許在其他地方難以看見。在台北,大多數人是過客,或是從別處遷徙過來,「家」的定義已然模糊。四海皆為家,也是另一種生活態度。只是,我驚喜的在林邊看見「鮭魚返鄉」,而非人才外流。

    我不敢說自己在林邊的蹲點十五天能對當地有多少影響或幫助,甚至紀錄片能否產出都是挑戰。但在那些時針走慢了的日子裡,我體驗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試著融入村莊,打破既定印象,真誠地和人互動。

    林邊,在我心中的地圖上,增添了滿滿的人情溫度。

作者小檔案

邱麗芸
臺北醫學大學

北醫醫學系

來自彰化,喜歡閱讀、聽音樂,嘗試新事物。個性時而外向奔放,時而卻嚮往孤僻的貓咪縮成一團沒人發現。

2018暑假,和大學同學昱臻參加蹲點計畫,在第一眼覺得平凡的林邊永樂,開啟一連串有趣的緣分,發現平淡中的耀眼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