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鐵份部落 II - 李詩媛
「你們暑假要不要自己去社區看看?」大約四月的時候,系上的老師像我和曼華推薦了蹲點台灣,因此開啟了我們自己踏入社區的第一步。但是在進入蹲點的一連串過程對我來說是一項巨大的挑戰。
我自認為是一個舒適圈很小的人,從還不會站立走路的年紀到現在已經成年,至始至終,我從來沒有長期離開過屏東,我成長的地方。從未面試的我聽別人在敘述面試經驗的時候,覺得自己身上總是缺少一個值得分享的經驗,但是對於跨出自己的舒適圈,我打上了大大的問號。
「那這個機會不就是你去賺經驗的時候了?」我的夥伴說。「但是我沒有……」。「但是你還剩下幾個暑假?」夥伴又說。即將升上大三、所剩無幾的暑假,這些在學生心中最聳動的現實把我的選擇導向了參加這次的蹲點。
跨出舒適圈的第一步–「做完全沒有做過的事」。
「假如你們在蹲點期間遇到……的情況,會你們會如何處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面試,聽到要搶答的那瞬間,整個人下意識的馬上舉手爭取搶答。咦?我才發現原來我在這種情況這麼積極,而且說話的同時也沒有想像中的緊張。總算跨出第一步了。
跨出舒適圈的第二步–「去到陌生的環境」。
「你曾經有那麼多天沒有回家過嗎?」記者在對我們訪談的時候問到這個問題,那天正好是來阿飛赫蹲點的第十六天。「沒有,我從來沒有離開家裡這麼長一段時間。」還記得出發前一天,我的思鄉情懷突然如山洪般大爆發,直到在搭火車的時候還看著遠方的海留下兩滴淚,心裡也默默擔心自己會部會不是適應蹲點的生活,很難和部落居民打好關係。沒想到已經在阿飛赫度過了兩個多禮拜。
一開始還很擔心會很難融入部落和居民們打交道,沒想到這一切都只是我自己在自作多情的煩惱。在蹲點的第二天,我們一大早的走在部落的小路上,紅色農用車上的兩位大哥看到我們兩個人經過,二話不說他們馬上展開聊天而且送了我們一串剛從山上採下來的香蕉。對阿飛赫的居民來說,每年暑假有大學生來到部落己經司空見慣,但是收到這一份見面禮我們很開心。阿飛赫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的是,居民們都很主動的和外地人打招呼,讓心裡多了許多可愛的親切感。也因為居民親切的問候,原本很害羞的我們也在往後的每一天逢人就說聲哈囉,原本很不主動說話和提問的我,在蹲點期間獲得很大的改善。
其實很多時候是自己畫出了框架來侷限自己,在所有行動實行之前總是想過一輪可能會發生的事情或是後果,覺得不應該記錄當時的事件,不該提出這樣的問題,而就選擇了什麼都不做,無形中錯失了很多機會。在蹲點期間,系上的老師有來看看我們的蹲點情況,他說我們很闊氣,在部落裡遇到誰都能打招呼。其實回頭想來我也從來沒有發自內心的對人與人的相處感到自在。
在部落裡我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和長者們相處,雖然部落長者的年歲都有一些高了,然而長者們的活力完全和他們的年齡搭不起來。有一位客家阿嬤讓我一直忘不了她,阿嬤除了每個平日到文健站報到外,在我們蹲點的前期正好是稻田要補秧的時候,因此阿嬤早上五點就起床照顧遠子裡待補的秧苗。有的時候阿嬤還會搭公車自己去玉里鎮上逛逛,看不出來她今年已經八十多歲了。
「你們四個今天晚上來阿嬤家吃飯喔!」有一天阿嬤和我們說。結果到了當天下午四點,看到阿嬤從教堂門口徐徐的走來,她又跟我們說了一次晚上記得來她家吃飯。我笑著問阿嬤怎麼會者個時候來這邊?是特地來提醒我們嗎?阿嬤隨口回了一句「沒有啦!我只是來散步。」晚上到了阿嬤家,阿嬤的兒子才告訴我們,阿嬤為了要準備晚餐沒有睡午覺,然後還跑到部落各個地方找我們就怕我們忘了要吃晚餐的時間。頓時讓我覺得阿嬤可愛又很感動。
在阿飛赫蹲點我感受到在實地去到社區、部落之後能更直接的記住所學到的事情,因為自己置身於其中,親身去聽到當地人的敘述、看到的不在只是隔著螢幕,每一件事都真實的令人動容、反思。對自己的價值觀、和對事物的既定印象也完全翻盤。
這個暑假我跨出了我的第一步,蹲點。
作者小檔案
哈囉大家!我是李詩媛,我在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就讀中。在無意間就進入了「蹲點‧台灣」給我們的旅程,很害怕跨出舒適圈的我,也因為這個機會跨出第一步,看見自己的另一面,聽見更多在我的世界的未知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