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點心得 - 花蓮縣富里鄉吉拉米代部落文化產業協會 - 李坤融
「吉拉米代」在阿美族語當中指的是大樹根的意思,十五天的蹲點過程,即便每天都感受到相當忙碌與疲勞,卻讓我深深體悟到部落的「根」是如何鑲嵌在我們的個人當中。這個「根」就像是一個起點,不停地延伸,連結許多的生命故事、歷史記憶、生活經驗,儘管每一條分支的處境不同,但卻是受到相同文化價值所灌溉,灌溉著族人以及我們。
十五天並不是很久的時間,如果想透過十五天瞭解部落的全部根本是天方夜譚。因此在出發前我們設定的目標是:「一直不停地聆聽吧」。聽著族人們講著我們聽不懂的族語、聽著族人們高唱他們的歌謠、聽著族人們抱怨著隔壁鄰居、聽著族人們在喝酒後講出來的那些話。不停地聆聽及整理,讓我開始瞭解原來我對於原住民所知甚少,不清楚觀光模式、不清楚原住民教育情況、不清楚原住民返鄉議題等等,我們想著:「若沒有聆聽,即便蹲得再低也沒有用」。
我們跟著族人唱著開飯儀式的歌曲,依循著規定接受部落洗禮,聽著族人抱怨部落中有養豬場偷排放廢水的問題,聽著族人講述最近部落的工程進度狀況,聽著族人評論著對於其他族人們的想法。我們想著:其實部落每天所發生的事情並不多,但是每一件事情卻是可以拿來不停地被討論,當成飯後的消遣,久而久之也形成了一套部落的秩序以及維繫情感的模式之一。
這十五天跟著莫言老師協助遊程導覽,走到部落的中溝瀑布、在女鬼瀑布溯溪、在溪邊划著自製的傳統竹筏,並享受當地的原住民風味餐及竹香咖啡。遊程結束之後,去發想、思考遊程中的特色及彙整潛在觀光發展可能,並製作觀光遊程網站,提供部落觀光行銷。並擔任豐年祭期間的大會紀錄,協助製作專題、新聞、評論增加部落曝光、討論度。我們也在場外擺設販賣小米酒的小店,為部落增加收入資源。過程中真的又忙又累,因為天氣因素淋了無數次雨,濕了又乾、乾了又濕,但卻很「舒服」
「舒服」是來自內心的感受。「蹲點‧台灣」第二階段的筆試,我印象深刻的題目,是關於服務學習的看法,我清楚記得我寫了:服務的意義在於反思。在這些服務的過程我並不感覺到我的特別,反而若你不去做這些服務,在這樣的場域當中卻顯得格格不入,因為我們清楚也明白,在這裡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默默地用屬於自己的模式為部落在付出。我想是因為:是我們的根。
臺灣是我的家,也是我的根,但我對於原住民部落的一切所知甚少。在臺灣對於原住民的討論,最經常及最廣受討論的議題,一直都是原住民加分的政策。因此我自己去檢視了在這十五天部落的感覺,內心也想著:確實這些制度並不會因為加分政策,因此增加就業機會、青年返鄉、文化認同等,也許政策用意不在此,但卻也去思考在做原住民教育時,目的到底是要實踐保留傳統文化,還是去提升個別原住民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來部落的幾天,看到許多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雖然許多疑惑始終沒有獲得解答,但也許這些答案都不是真正重要的。看著他們跳著傳統舞蹈,人多的時候就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啤酒、米酒一瓶一瓶的喝,我想這是置身於都市社會的另一種生活型態,這樣的型態沒有對或錯,是一種文化習慣,而這樣的習慣,對於我而言,是相當舒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