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馬祖馬港社區A組 - 林宗偉

有時他是餐廳老闆,儘管膝下子女早已獨立自主,仍辛勤地每日六七點去市場採買一日生意所需,然後元氣充滿的招呼客人;有時又是馬港社區的全職巡守,比當地員警更盡責,四處都有他經過的足跡,你似乎無時無刻就會看到他親切的笑容在你身邊出現,然後操著聽不太懂的國語口音跟你寒暄。他是全馬祖社區發展協會中最老的理事長,也是馬港社協的靈魂人物,六十七歲的李銀俤。

 

馬祖村實際上由數個聚落組合而成,包括了靠港邊的馬祖新舊街,還有後山的科里澳聚落。理事長常說,馬祖村的人口組成很複雜,在六七零年代,村內的馬祖港是整個馬祖地區主要出入商港、軍港,無論你要去台灣還是要到其他離島,都必須經由馬港,這也讓馬祖村繁榮了好一陣子,也因此至今當地人都習慣叫馬祖村為馬港;此外,政府在當時建設國民住宅,使得全馬祖四鄉五島的人紛紛遷入馬港,這些因素都讓馬祖村土生土長的人成為少數。

 

理事長便是這其中的少數,從小在科里澳長大的他,一路記憶著馬祖村從軍政時代單打雙不打的時代,到現今街上不時出現的大陸觀光客;不禁令人感嘆過去躲防空洞怕水鬼過來搶灘,現在則是巴不得多一些對岸嬌客來消費。

 

對土地的這份情感與記憶,也是促使他出來競選社區理事長的動力來源,畢竟人不親土親,如何將自己成長的地方營造成為別人羨慕的好所在,也是他給自己的重要課題。至今馬港正往轉型的路上邁進,過去的軍政商要塞,隨著商港轉移至福澳、連江縣政府播遷到山隴,馬祖村已不復過去的榮光,街道上熙熙攘攘來自四處的人潮,不知曾幾何時,已變成午後時光,三兩老婦坐在屋外聊著柴米油鹽醬醋茶。

 

「整合難」,這是理事長跟我們聊到社區營造的時候最常講的一句話。一方面馬祖村組成較其他村複雜,很多人對於土地的認同感還沒建立起來,另一方面做公益的事情本來就是吃力不討好,你做得好人家還是會有聲音,做不好別人更是等著看笑話,再者如果有利益關係出現時,此時就會變得更複雜。

 

理事長向我們舉了社區多元就業方案的例子,那本是政府編列了一筆預算讓社區能夠聘用一些較為弱勢的族群協助清理社區環境、活化閒置空間,然而名額有限,在選擇時,他本著可以為做事及幫助弱勢的公正心態,小心翼翼地希望不要讓別人說閒話,怎知結果出來,還是有人爭執黑箱作業,讓他很是無奈。

 

另一方面,社區營造能不能永續的關鍵點便在於有沒有收入;然而,要發展產業就必須要有統合的共識,馬祖村有很好的觀光賣點-媽祖,但是要能發展就必須是村、廟和全體村民眾心一志,否則在推動時往往事倍功半,且容易產生利益的衝突,這些都是目前馬祖村在發展上遇到的一個困境。

 

理事長說,整個馬祖的社區發展協會當中,大部分的理事長身兼公職,而他是最老的理事長,還是唯一家裡還在做生意的。理事長在馬港新街上開著一家名為「吃吃看」的餐廳,儘管現在子女都已經長大,兩老並不愁為金錢奔忙,但經營了數十年的餐廳總是割捨不下;然而餐廳的事務時常讓理事長蠟燭兩頭燒,因為不像公職人員,做生意幾乎全年無休,只要客人上門你就得服務。餐廳裡工作雖然有夫人幫忙,但協會的事情總讓他分身乏術,時常睡個午覺連床都還沒躺熱,電話就來,又匆匆忙忙的出門,這也讓理事長夫人很是擔心他的身體。

 

他自己也很希望能夠慢慢退居到幕後,並不是說不再做社區公益,而是希望將重要的職位交棒給年輕的人,自己從旁協助。只是社協幹部們一方面大多在公務部門服務,還有家庭需要照顧,總覺得自己無法負擔;另一方面由於當初幹部們都是跟隨理事長一起進來為社區服務,如果理事長不再是理事長,換了人不知道是否還適合共事。

 

馬港社協在理事長任內的數年間活躍非常,獲得許多政府以及民間的肯定,或許便是那顆想為鄉土付出的心意讓他為社區奔忙。今年八月底,社協改選,得知李理事長再度當選連任,看來馬祖最老的理事長仍會繼續老驥伏櫪,一步步帶領馬港社區繼續發光發熱。

作者小檔案

林宗偉
政治大學

大學念的是中文系,抵不住影像的誘惑,半路出家念了廣電,因此有了正大光明的看電視電影的理由。不喜歡受束縛,在台北出生但是不喜歡住台北,嚮往中南部總是充滿陽光、隨意穿著「司立帕」就可在街上胡逛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