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top

在地故事:台南林子內教會 - 張子謙

身為蹲點的影像組,除了拍攝紀錄片之外,我們在林子內也同時有一項任務,就是延續上一屆始於此紮根的「影像教育」課程。

 

上一屆蹲點的夥伴,是組織並教導一群在地青年拍攝自己的觀光短片,劇本、拍攝、後製、推廣,其實在流動影像的教學已有一定的完整度,因此我們在今年課程發想的最初遇到了一些瓶頸。

 

在流動影像遇到瓶頸,於是我們回過頭來,試著思考靜態影像--攝影課程的可能性。攝影其實是一項容易入門的學問,但在台灣多半少有系統化訓練的課程。因此,我們便試著把一張照片如何產生的整個流程,在青年們的眼前完整展現,在蹲點期間上了相機操作入門、攝影學概述、人像拍攝工作坊、照片簡易後製、氫版攝影藥水調製、日光顯影手作體驗、作品展示等,從無到有,一條龍的課程。

 

我們在林子內的這十五天,幾乎天天都是在跟青年一起拍照中度過。這些教會的青年中,嘉信與昭輝是最有熱誠的,他們只要逮到機會就會拿起跟牧師借用的相機拍,拍禮拜、拍教會、拍人們、拍風景,每當拍完一批照片後,我們再幫他們迅速的看過挑片,然後簡單地檢討拍得好的優點何在,某些失誤可以怎麼改進;甚至,嘉信因為白天得要打工,所以是晚上才跑來我們住的地方學白天沒學到的課。

 

我們不是他們那麼正式的師傅,但遇到這樣的徒弟,心中仍然是欣慰與感動。

 

人,是攝影最常見且最重要的對象,因此我們在人像拍攝工作坊中,我們讓每個人都練習拍人以及被拍。在過程中,笑聲連連,青年其實比我想像中的還要放得開,我認為,這是一個自信心提昇的好現象。我們通常比較習慣拍人,而不習慣被拍。在被拍的過程中,我們會試著拿出自己最好的一面,而這樣的行為,就是一種自信。

006_DSC0628-2(裁).jpg

在拍完人像照後,我們上的是日光顯影課。在現代,我們洗照片幾乎不會看到照片是如何被生出來,若想一窺其奧妙,也只能在暗房看到。但日光顯影這個技術,顧名思義就是藉由陽光來讓照片上的影像顯現出來,我們可以用肉眼清楚地看見那個瞬間。驚喜神情,都顯現在洗照片時的青年臉上。畢竟,這是攝影最奇妙之處呀。

 

照片洗完後,我們將洗完的照片直接在教會外拉繩、夾起,並把繩子固定在一支大十字架上。看見一整排照片在十字架旁搖曳,這是我這輩子看過最酷的場地!

 

最後這些照片晾乾後,我們便將其貼在教會內一面展示牆上,與另外一組志工偉凌與昕恬帶爺爺奶奶一起畫的畫一同展示。不同年齡層、不同媒材的創作者,在同一個空間中,對話著。

015IMG_6758.jpg

攝影雖然在許多人心中,只是一種現代生活紀錄的工具,但在這十五天,在這裡,我們期許能提供給青年的,是一種新的想法,是一種創作的心態。

 

這次的經驗,除了讓我們有機會重新檢視自己的基礎,在與他們一同拍照的同時,我們也似乎找回了一些當初開始創作的初衷與動力。

 

希望這些青年們,在有限的將來,也會繼續地喜歡攝影,人生也因攝影而更加豐盛。

作者小檔案

張子謙
政治大學

張子謙(Ziqian Zhang),1990 年生於高雄,16歲開始接觸攝影,現就讀政大廣告系,常在紀實攝影、概念攝影、電影劇照等領域中打滾,最新作品為探討意識型態之靜態攝影專題《銅像蔣》。對世界持續好奇,並朝靈魂所在而去。